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好孕40週
  • 初生12個月
  • 專業選文
  • 會員中心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 加入Line好友
  • 登入
  • 註冊會員
  • 會員中心
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每周孕事
    • 生產故事
  • 好孕
  • 初生
  • 專業選文
  • 影音課程
    • 嬰幼兒課程
    • 生產準備
  • .
  • .
  • .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過年過節,我們家都會…」—建立家庭儀式感,創造關於家的溫馨回憶。

  • 2021 年 12 月 20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establish-your-family-ritual-create-warm-memories
Total
1
Shares
1
0
0
0
0
Like
Line
Tweet
Pin it
Share
Share
Like
文|馮嘉瑋 諮商心理師
說到節日,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想起了什麼?
回憶起節日,每個人腦中閃過的畫面以及那湧上心頭的感覺都不盡相同:
有開心,或難受;有溫馨,或失落。
可能會突然想到某個引人發笑的事件,也或許是一些讓心情複雜的往事。

而有沒有什麼樣的回憶,讓此刻的你突然好懷念,或者,好想家?

懷舊的回憶是珍貴的心理資源

心理學教授克雷.勞特利奇(Clay Routledge)在過去近二十年來與團隊投入關於「懷舊」(nostalgia)的研究,發現人們在懷舊時,浮現在腦海中的回憶經常環繞著節日、家庭出遊、團聚、參與宗教儀式,及親密的關係與情誼等正面的經驗。

有時候,一段深刻的對話,一次感到與人深深連結的經驗也會化成思念的記憶。

研究也發現這些懷舊的回憶
會成為一股內在力量,
讓人感到自身在社會中
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感受到被愛。

回憶喚起了連結感,但它不僅僅使人停留於過去的美好,更能在現實生活中激起一個人走入群體,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動力,亦能驅使人積極處理關係中的衝突與問題,經營有意義的連結。

懷舊的回憶成了一個人在孤單,
在人生低谷時,
可汲取的,
珍貴的心理資源。

透過節日的小傳統鞏固家的記憶

在成千上萬的懷舊回憶中,勞特利奇的研究看見「家」與「節日」的重要位置。人最初的回憶,即家的回憶,而節日又是有別於一般日常的特別日子,也因此往往涵納豐富的情緒,使人印象深刻。

在撰寫此文的同時,我意識到正在談及的主題對一些人來說並不是那麼的容易,然而,無論過往的經驗美好與否,回到自己正在建立的家庭與人生,我們都可以試試為自己,為孩子創造專屬的回憶。(延伸閱讀:如何建立和樂家庭促進親子關係?「營造家庭文化」是好方法。)

以下提供三個大方向談談可以如何透過樹立節日的家庭傳統來鞏固家的記憶。

1.建立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
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摘自《小王子》

生日時送一張親筆寫的卡片,考試前幫孩子按摩放鬆心情,過節時與孩子一起動手做點心、佈置家中各個角落、看一部家庭電影、玩一場桌遊、參與宗教儀式、延續原生家庭的傳統……儀式賦予一個時刻特別的意義,也賦予一段關係特別的意義。

不僅如此,固定的儀式也使一個人的大腦受惠。

熟悉的事物能降低焦慮感,
原因是它限縮了不確定性。

而當負責思考的前額葉皮質不需要做大量又瑣碎的決策、規劃與判斷時,大腦便有更多的掌控感,能騰出空間關注其它的事,包含人與人的連結。

儀式可以正式卻簡單,重要的是能讓人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執行,因為大腦在放鬆的狀態下,其記憶能更長久。

2.用食物創造嗅覺的記憶

〈味道〉這首歌的副歌這麼唱著:「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在思念的時候,將對方的衣服貼近鼻子使勁地吸一口氣,那正是「思念的味道」,就如旅外的學子,聞到鹽酥雞的酥炸椒鹽香,或是嚐到某種熟悉的調味料,會嘆一聲:好想家啊!

我的爺爺奶奶鍾愛「紹興醋」,尤其在吃麵食時,絕對少不了這一味,我們從小也跟著他們吃著。直到現在,每當我聞到紹興醋,記憶就會直接回轉到小時候過年過節,回到爺爺奶奶家時,圍坐的那張象徵團圓的大圓餐桌,以及身旁的人,餐桌上的菜色,一起打的〈任天堂〉,又愛又怕的沖天炮…

事實上,嗅覺是很特別的感官知覺,
它就像是一台通往記憶大門的時光機。

當氣味經過鼻腔抵達大腦,由大腦的嗅球接收後,會很快速地透過邊緣系統傳達到負責情緒與記憶的杏仁核與海馬迴,熟悉的感覺與記憶因此自然而然地浮現。(延伸閱讀:經營幼兒親子關係小秘訣—讓「家」成為真正的避風港!)

食物乘載著文化、傳統、記憶,特定的食物更是讓人想起特定的日子,而回到自己的小家庭中,我們也可以利用喜歡的食物創造獨特的家庭文化與記憶。

3.輕鬆出遊

脫離日常的繁瑣,進到家以外的空間;放下家事,也看不見地上散落的玩具或是那一籃沒洗的髒衣服。想著想著,大腦是否也跟著放鬆了呢?

這裡指的出遊,不需要有著小型營隊般的規模。說到兒時記憶,我往往第一個想起與家人到離家不遠的海灘玩沙的景象。(延伸閱讀:「人生幸福指數加分!」從沒想過旅遊能為孩子帶來這麼多好處)

其實,只要走到戶外,尤其公園、綠地、樹林等大自然中,大腦便會釋放血清素與多巴胺,兩種使人感到愉悅與放鬆的「快樂賀爾蒙」。

大自然猶如大腦的修復霜,
而當大腦放鬆時,
認知、社交、情緒、記憶等能力亦會隨之提升,
並更能注意到周遭平常不容易看見的人事物。

遊時,我們也常常不自覺地拿起相機拍照,相片也就成為回憶的好幫手。但許多人或許一想到出遊-尤其帶著小小孩出遊-便感到麻煩、累,或是想起上次出遊的負面經驗,影響了外出的動力。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在研究中發現人們如何記憶經驗,會受到「峰終定律」(peak-end theory)的影響,其中含括兩個因素:

一是情緒的高峰,
包含極正向或極負向的情緒,
另一個則是事件或經驗結束的方式。

這意味著,除了好好享受出遊的當下,我們也可以刻意設計假期的結束,例如,若想起前一次的露營之旅就讓你感到疲憊不堪,那麼下一次可以安排在露營的隔天在家整理、休息,如此一來記憶就容易停留在最後那放鬆的感受與狀態,讓出遊留下美好的印象。(延伸閱讀:如何成為快樂的父母?4個好習慣讓你快樂育兒)

讓家的記憶成為孩子生命的養分

家的記憶往往是關係的記憶,如同我們,孩子將在成長的路上於這些熟悉的記憶中找尋自己的樣貌與歸屬,更渴望那如〈味道〉中最後一句所說的,記憶中愛的味道。

愛的味道,力量之大,
能成為滋潤生命的養分,
甚至賦予人們存在的意義。

你記得什麼味道?又想給孩子什麼樣的,家的味道呢?

 

你可能還會想看…

共度親子時光的最佳選擇—淨空思緒,與寶寶同在。

你還會把照片洗出來嗎?從相片裡現身的童年、往事和身分認同

「好無聊到底可以做什麼?」—引導孩子這樣做,孩子就能自己「終結無聊」


作者介紹

馮嘉瑋諮商心理師,一個在不同文化中成長的第三文化孩子,現為兩個可愛孩子的母親,其中一位是讓人心疼但也同樣被視為祝福的罕病兒。小時候厭惡作文課,長大後最享受的事情之一卻是寫寫文章,並相信文字的療癒力,也相信信仰的力量。自小崇尚完美主義,歷經一次又一次的磨練後,現在的人生目標是:夠好就好。

 

Total
1
Shares
Like 1
Line 0
Tweet 0
Pin it 0
Share 0
Share 0
Like 0
個人頭像
愛兒學編輯部

相關主題
  • 儀式感
  • 家庭儀式感
  • 家庭出遊
  • 家庭幸福感
  • 家庭文化
  • 家庭親密感
  • 家庭親密關係的建立與維繫
  • 童年回憶
  • 聖誕節
  • 親子關係
  • 跟孩子同在
  • 過年
  • 過年過節
  • 過年過節大小事
  • 過節日
  • 陪伴孩子
Previous Article
besides-let-children-play-outdoors-you-should-let-go-and-allow-them-explore
  • 幼兒
  • 幼兒發展

「在孩子遊戲時需要適時放手, 讓孩子盡情探索。」—為什麼進行緊張刺激的遊戲如此重要?

  • 2021 年 12 月 13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Next Article
marriage-is-a-partnership-between-couples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熱門專題
  • 親職看版

夫妻關係中真正重要的是:「丈夫在情緒上願意努力理解妻子,妻子也能夠體諒丈夫的努力。」

  • 2021 年 12 月 20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從閱讀、提問到情緒表達:打造孩子自信學習的關鍵能力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24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原來你眼中的我是這樣。」—親子共演的角色互換遊戲:換位一下下,親密大升級!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21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親愛的,讓我們好好吵架吧。」—別讓伴侶間的四騎士,影響親子關係(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8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親愛的,讓我們好好吵架吧。」—別讓伴侶間的四騎士,影響親子關係(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8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我的孩子「疑似」有ADHD?—別急著貼標籤,從評估與互動中思考孩子真實的需要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4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我只是想讓他少走一點彎路…」—等待,不是撒手不管:陪孩子在嘗試中長出自己的力量(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1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我只是想讓他少走一點彎路…」—等待,不是撒手不管:陪孩子在嘗試中長出自己的力量(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1 日
繼續閱讀
  • 你的童年
  • 幼兒
  • 正向教養
  • 親子關係

「他不跟我玩了!」──關係攻擊是什麼?從幼兒的互動看見隱形的權力遊戲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9 日
熱門主題
  • General
  • 你的童年
  • 哭泣
  • 單親家庭
  • 嬰兒
  • 嬰兒按摩
  • 嬰兒照顧
  • 嬰幼兒課程
  • 寫給爸爸
  • 專業選文
  • 帶養難題
  • 幼兒
  • 幼兒發展
  • 影音課程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手足感情
  • 正向教養
  • 母乳與餵食
  • 每周孕事
  • 準備懷孕
  • 溫柔生產
  • 熱門專題
  • 生產故事
  • 生產準備
  • 睡眠
  • 親子關係
  • 親職看版
最新文章
  • 「小小孩小責任,大孩子大責任」—從適齡任務開始,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下)
  • 「小小孩小責任,大孩子大責任」—從適齡任務開始,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上)
  • 從閱讀、提問到情緒表達:打造孩子自信學習的關鍵能力
  • 「原來你眼中的我是這樣。」—親子共演的角色互換遊戲:換位一下下,親密大升級!
  • 「親愛的,讓我們好好吵架吧。」—別讓伴侶間的四騎士,影響親子關係(下)
人氣文章
  • 「我的小孩脾氣不太好…」別擔心!讓專家告訴你10招調節情緒小秘訣,輕鬆面對親子教養問題。
    生氣的情緒是有功能的,在我們恐懼、傷害、失望、痛苦或悲傷令我…
  • 哺乳應該間隔多久呢?研究指出「順應餵養」有助媽媽充足泌乳(上)
    「順應餵養」(responsive feeding)是順應育…
  •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你知道要維持關係健康,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來…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如果我們老是容許小孩生氣,他們會有辦法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嬰幼兒心智健康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嬰幼兒心智健康跨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愛兒學|英國精神分析學…
愛兒學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家
  • 愛兒學推薦心理師
  • 會員中心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聲明
  • Facebook
  • Instagram

Love-Parenting Inc ©

Site BY IMAGINARY ZEBRA

加入好友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