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尚瑞君
編 | 愛兒學編輯部
這份被愛的幸運一直到了自己為人父母之後才驚覺,
原來每個孩子對待父母給愛的感受與解讀不同,
即便父母是無心偏愛,都會讓其他手足出現愛的失衡感受。
爸媽到底是手足情感的潤滑劑、還是讓手足彼此傷害的引信?
明明都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不但沒有讓手足的感情凝聚,反而變成競爭與怨懟,為什麼會這樣呢?
當我懷第二個孩子時,我常常會跟長子說:「媽媽是為了你才要生第二個寶寶的,因為他可以陪著你一起長大!」這樣的心情分享,讓長子很期待弟弟的到來。長子不但陪著我們一起去產檢,在生產當天,長子還興奮的說:「媽媽!我們趕快去二樓拍弟弟的相片!」我說:「今天不是要去拍弟弟的相片,是要去把弟弟生出來。」當弟弟平安誕生以後,長子還天天幫忙當小幫手,跟我一起照顧弟弟。
媽,妳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我
有一天我們在玩,長子突然跟我說:「媽媽,妳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我!」
我跟他說:「媽媽看你的眼睛跟看弟弟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啊!」
他說:「不一樣,妳看弟弟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眼睛都好生氣!」
那時弟弟是三個月的嬰兒,長得圓潤可愛;長子是兩歲六個月的幼兒,俗稱神鬼都怕的年紀。
原來,孩子的觀察與感受這麼敏銳與細膩;原來,父母付出的愛與孩子接收到的愛會有落差與誤解,父母該怎麼辦呢?當兩個兒子愈長愈大,愈來愈會爭吵與爭寵。為了家庭的和諧,我總是積極介入調停,愈調停,爭吵的頻率卻變得愈高,和平相處的週期,卻變得愈短,為什麼會這樣呢?(延伸閱讀:當兩個小孩都想搶同個玩具時,爸媽減少介入反而有助孩子發展互動能力)
讓父母平靜、手足快樂的解方
家裡有手足的家庭,到底是爸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還是在家裡裝設了不定時的炸彈,讓他們隨時引爆,破壞家庭的和諧?爸媽到底要怎麼做,才可以變成手足之間最好的粘著劑呢?
在《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這本書中,有許多的情境、實例讓父母感同身受的學習處理爭端,聯繫手足的情感。
站在小孩的觀點:
他才不是朋友,他是來篡位的!
像我在懷次子時,常跟長子分享懷孕的原由、心情與狀態,讓長子有參與感和期待感,就跟書中的建議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書中提到手足競爭的根源,爸媽可以如何改善,「站在小孩的觀點:他才不是朋友,他是來篡位的!」精準的用詞,描述出了長子面對後續手足的原始心聲。
當我發現努力排解孩子糾紛效果並不好時,曾站在不同排行的孩子來看待對方,我才發現以長子來說,他出生時只有父母,次子對他來說就是來跟他分享愛的。而次子出生時,本來就有哥哥,他不會有被剝奪感,但是他也會擔心自己可能不被重視。父母不應該要「大的讓小的」而是要紓解與調適大的孩子的心態,因為把大的孩子教好了,小的孩子就會跟著學好的。而父母也要跟每一個孩子都建立起溫暖的情感連結。
手足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但是,父母得先扮演好聯繫和潤滑的角色。
不要害怕手足紛爭,
而是要讓孩子練習排解糾紛;
不要害怕手足競爭,
而是要讓他們在
競爭中找出
合作的方法與能力。
像我後來把兩個兒子叫來約法三章:告訴他們可以吵架與打架,但是
- 一不能傷人
- 二不能傷己
- 三不能傷害物品
之後,他們爭吵的機會反而慢慢減少,而變的會互相商量與合作,因為他們發現,不管他們怎麼做,爸爸媽媽都同樣重視與愛護他們。
我們家的故事,跟《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這本書中的實例,常常可以相互印證與呼應,讓我愈讀愈有趣,也邀請您一起來探討家有手足的孩子的內心想法與排解紛爭的方法。
爸媽可以做的三個恢復平和的練習
書中我最欣賞作者蘿拉.馬克罕博士強調父母要如何保持平和,才能幫助孩子們腦部神經系統發展出自我調節的能力,以及為什麼懲罰與放縱會加劇手足衝突。在這邊分享作者要父母常常做這三個練習以恢復平和:
1. 平和的父母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
2. 平和的父母會將「與小孩維持溫暖的連結」視為首要之務
3. 平和的父母會提供指導,而非控制
我努力的做個平和的母親,引領兩個孩子學著察覺他們的情緒與當手足可以相互支援的對象。
現在他們分別就讀高一和國二,兩個青春期的少年常常一起運動、玩遊戲,哥哥還可以指導弟弟課業與分享求學經驗。(延伸閱讀:有弟妹的孩子比較有同理心?研究發現年幼手足會讓兄姐學會同理)
孩子變得愈來愈容易覺察情緒與恢復穩定,也更為自己的學習努力,
家庭變的平和,
讓我們可以做理性的溝通
與情感連結,
而成為更親密的家人。
爸媽不需要怕手足有衝突,那是有愛的誤解與缺損需要填補的機會,但你必須堅定立場,做個平和的父母來引導與觀察,如何讓手足展現出自己的需求,又能同理對方的需求,而拉近親子與手足之間的情感連結與互動共好。這不是本能,需要很用心與用力地去學習與覺察,還會經過許多痛苦的關卡與淬鍊,才可能達到做個平和的父母,這本書是很好的指導手冊,讓我還在持續學習與優化中,誠心推薦。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二部曲》
作者:蘿拉‧馬克罕博士 (Dr. Laura Markham)
譯者:傅雅群
出版社:心靈工坊
******************
【購買本書】
TAAZE https://pse.is/txsey
心靈工坊 https://pse.is/wynz2
你可能還會想看…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小孩吵架的處理重點不在一模一樣的公平,而是在親子連結
手足常吵架、打架怎麼辦?專家教你怎麼預防跟介入孩子的爭執(上)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10個和平育兒不處罰的小訣竅
作者介紹
尚瑞君。善於書寫與分享的作家及講師,致力傳播世界的真誠、善良與美好,讓愛迴旋與美麗人間。育有兩子的政治學碩士。臉書專頁:《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尚瑞君著作:《優雅教養:傾聽、陪伴、愛,教你解讀孩子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