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馮以量
那爸爸呢?爸爸愛孩子,是不是也是天性?
我不是那麼確定。但是我發現在照顧孩子方面,
大部分的爸爸比媽媽稍微笨拙及粗線條。
想當年,我的堂姊及堂姊夫生了一個小女孩。滿月後,兩人帶著女兒回我們老家,讓老人家抱一抱寶寶。
剛滿月的小女孩愛哭,那也是天性。早也哭,晚也哭;媽媽不在身旁哭,餓了哭,想睡沒得睡,又哭。這是難免的,嬰孩用本能的哭泣來索討身心的需求。身為新手媽媽的堂姊只好手把手地照顧不停哭泣的女兒,在旁的堂姊夫很想一同處理這個情況,卻一直被堂姊推開。
堂姊顯得很不耐煩,她不讓堂姊夫餵奶,更不要說幫女兒洗澡。(延伸閱讀:「爸爸們,別小看你們的力量!」-伴侶支持是成功親餵的重要因素)
有好幾次,我都看見她呼喝著丈夫:「你不會的啦。你走開啦。不要在這裡站著,礙手礙腳。」
堂姊夫很無奈,乖乖地離開現場。等堂姊心情好一點,我看見他再嘗試自己可否幫忙些什麼。
這是一名新手媽媽在嫌棄著一名新手爸爸。
我看在眼裡,不怪堂姊。我的堂姊從小就喪父,多年跟隨單親的母親生活。
長大的過程裡,
學會了母親面對苦難的堅韌及魄力,
但也吸收了不少母親面對生活壓力的焦慮時,
所展現的強勢。
愈想把事情做好,就愈焦慮;愈焦慮,就愈容易氣自己及氣別人。
堂姊覺得身為女人,自己作為母親的責任非常重大,身邊沒有多少人可以幫忙她。這,像極了她的媽媽。
當新手媽媽與寶寶「結盟」
其實不管是扮演父親或母親的角色,都是沒有課程可以上的,也沒有一個完善的教育系統,來教導男性及女性如何做新手爸媽。只要嬰孩一誕生,新手父母就立刻被迫「上戰場」,去面對生活林林總總的挑戰。
在生理結構上,父親和母親的角色肯定是有差別的。(延伸閱讀:當個好爸爸大不易?—參與投入、齊心合作,你就是家庭最重要的後盾(下))
母親在十月懷胎的過程裡,難免會與嬰孩有一種更深的連結。這十個月的辛酸苦辣,也真的只有懷孕的母親才能體會。
至於父親這個角色,要是說得粗俗一些,其實男性捐贈精子之後,就可以什麼事都不用管了。加上男性沒有經歷太太懷孕的過程,也沒有經歷生產的煎熬,身為新手父親,即便如何地盡心盡力去參與,他也沒有那份只有母親與嬰孩之間,獨一無二的連結。(延伸閱讀:媽媽寶寶專欄 | 「從伴侶變成新手爸媽,那些難以言說的心情。」—爸爸篇)
這也是為何大部分的母親因為和嬰孩有種特殊的關係連結,導致有一種占有嬰孩的優勢:「寶寶是我的,你不要來搗亂。」
尤其是一旦丈夫在育兒期間顯得笨手笨腳,
她就會更不由自主地推開丈夫。
太太把先生推開的動機,無非是為了要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但也恰好因此讓婚姻關係裡,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兩性競爭──那就是新手媽媽會不禁與嬰孩直接產生「聯盟」,而新手爸爸被冷落及被嫌棄。
在養育期間裡,只要太太不停地推開丈夫,
持續否定男性在育兒上的無能,
嫌棄他照顧孩子的笨拙,
導致丈夫什麼事也不用管,
不用理……時間一久,
會讓男性在家庭中更加無用武之地。
要是男人在家裡只剩下賺錢這個功能,這就很可悲了。
心理師媽咪系列 |「神隊友的定義不是事必躬親。」—面對育兒的酸甜苦辣,更需要和伴侶一起找到補位的平衡。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有了孩子以後的情人節,其實需要更進階的浪漫。
作者介紹
馮以量。馬來西亞家庭關懷及家族治療推手。澳洲南澳大學社會科學(輔導)碩士。二十多年輔導領域與安寧療護實務經驗,輔導超過千對夫妻及青少年,陪伴超過千位臨終病人及喪親者,開設兩百餘場有關家庭關懷及臨終關懷深度學習工作坊,並進行超過千場演講(觀眾總計超過四十萬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