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兒.席妲(Jill Ceder)
譯|YT Wu
我兒子幼兒園的一位男孩,今早對他說了很難聽的話。
我心知這不過是年紀稍長的孩子想要展現權力、博取注意的行為而已,
但我還是怒不可遏,而後更是傷心不已。
這並不是我第一次看到孩子羞辱他人,讓對方感覺自己低人一等,但自從上次美國總統大選之後,這種傷人的話就彷彿獲得認可,因此總統大選後霸凌事件越來越多,我不感到意外。跟許多人一樣,美國總統大選結束那天我哭了。跟許多人一樣,我對自己重視的議題,以及自己和他人可能被剝奪的權利,感到既恐懼又困惑。
但我之所以落淚,也是因為這次總統大選讓我覺得美國同胞在當面嘲笑我的教養觀;我覺得他們彷彿否定了成千上萬費時費力培養孩子具備同理心、同情心、韌力以及自信心的父母。美國此刻的分裂不只在於政治,恐怕也在於大家如何教養孩子、如何教養美國未來的棟樑。
川普贏得大選的隔天早晨,我在臉書上發了文:「我們仍是孩子的導師。我們仍要讓孩子知道何謂對錯,讓他們知道該如何對待他人、如何保持同理心。但在當前的局勢下,我們得多加努力一點。」
因此,我們究竟要如何教孩子何謂「對」、何謂「錯」?我們要怎麼教育他們保有同理心,但與此同時又敢於挺身面對壞孩子?(延伸閱讀:當孩子學壞了,爸媽該怎麼辦?)
尊重與厚道,從家中做起
在關愛與尊重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比較不容易霸凌他人,
也較不會遭到霸凌。
有鑑於此,父母應該從小身體力行地尊重孩子,讓他們實際學會「尊重人者,人恆尊重之」的道理。孩子若碰上他人有不友善行為,便會立刻察覺且拒絕接受。相反地,若父母一昧運用權力去控制孩子,只會讓他們覺得:「想從他人身上得到某項事物,霸凌是最佳手段」。
教孩子如何堅定應對
孩子年紀還小時,父母得教他們一些應對用語,讓他們在碰到各種突發狀況時,知道該怎麼回應。事實上,堅定表態是不分情況的,時時都該如此。(延伸閱讀:「善良其實是一種能力,孩子也需要學同理。」—專家表示透過7關鍵,有效建立幼兒的同理心(上))
父母要教導孩子如何堅定地運用自重的語言和態度來達成自身需求。舉例而言,要是別的孩子做了某件讓孩子不喜歡的事,父母可以鼓勵他們堅定地說:
「我不喜歡你剛剛那樣叫我。」
「你不可以隨便用手碰我。」
「請你不要這樣做。」
告訴孩子,就算處境艱難,
仍要記得深呼吸,盡力保持冷靜。
告訴孩子,他可以堅定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大步走開,也可以索性忽略對方的霸凌之舉。(延伸閱讀:「除了傾聽孩子、教孩子拒絕,你還可以這麼做…」—保護孩子遠離身心虐待及傷害。)
親身示範自信自重
孩子比我們想像中還要細心,他們會觀察父母的一舉一動,並從中學習。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就算你碰上了不太友善的人,也請找出方法讓自己能夠自在地回應,展現自信給孩子看。當然,由於孩子會視父母的言行為典範,爸媽最好也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說了什麼話。(延伸閱讀:「如何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掌握8個重點,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
幫孩子培養基本社交技巧
不是每個孩子生來就會應對進退,因此父母的教導更顯重要。
爸媽不妨針對孩子曾目睹或是經歷的狀況,
進行角色扮演或是情境演練,
讓他們熟悉其中眉角。
另外,也不妨教他們如何自我介紹,以及如何詢問其他孩子能不能一起玩耍。要是孩子缺乏社交技巧,但你卻不確定怎麼教他們,不妨求助於學校的社交練習團體或相關治療團體。
用心關切,保持親子連結
父母要從孩子的言語和肢體動作之中,聽出他真正想表達的事情。對孩子來說,與父母討論霸凌是既可怕又尷尬的事情。(延伸閱讀: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所以爸媽除了要懂得解讀
他們的話中之話,
也要時時注意到孩子的行為
是否有所改變,並常跟他們互動。
好讓他們碰上困難時,願意向你傾訴。
討論霸凌行為
即便孩子未屆學齡,仍該知道霸凌是怎麼一回事,還有碰上了霸凌該怎麼應對。孩子要是發現身旁有人遭到羞辱或受到不良對待,父母應鼓勵他們勇於告知大人。此外,爸媽也要跟孩子討論什麼是「對的」、什麼又是「錯的」,並鼓勵他們遭人欺負的時候,要勇敢為自己發聲。
必要時刻,出手介入
父母的責任在於保護孩子,因此若有必要,請務必聯絡老師、校長,或是直接跟對方的家長談談。總之,要讓孩子知道他並非孤單一人,爸媽永遠會支持他。(延伸閱讀:小孩打人怎麼教?研究指出懲罰並非真的有效,那怎麼做算是懲罰?又該怎麼教?)
千萬別這麼做!
- 不要替霸凌者找理由,也不要站在霸凌者那邊。孩子要鼓起很大的勇氣,才敢跟你訴說自己的感覺,所以請確定自己展現的是支持的態度。
-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自己可能會選擇忽略霸凌者的行為,但為人父母的你,永遠不該忽略孩子的挫折和委屈。
- 不要教孩子「以牙還牙」。勇敢堅決地表示自己的態度,跟肢體暴力完全是兩碼事。
我衷心盼望兒子未來生活的世界是「愛」遠遠勝過「仇恨」。
但是此刻,我會灌輸兒子這種觀念:比起攻擊行為和惡毒話語,同理心、同情心和尊重的態度,更能代表力量與勇氣。可惜的是,這恐怕不是當前白宮會欣賞的特質。
你可能還會想看…
「你再打你妹妹,就等著被打屁股。」—研究結論告訴你,打小孩其實管教效果差而且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