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子丰臨床心理師
打理自己的同時,看到散落滿地的玩具,一不小心還會踩到,
家中彷彿充滿地雷,閃躲的同時又要耐著性子催促孩子;
吃完早餐好不容易準備出發,聽到滿屋的吵鬧聲,
等待孩子拖拖拉拉一起出門又感到心煩意亂。
到了公司,繁重的工作和為了晉升而努力的辛苦鮮有人知,到了午休才能稍微喘一口氣,但接近傍晚在考慮是否要加班時,想著家中太太的臉色,或孩子們吵雜的聲音,有時真的感覺加班是相對容易的選擇。好不容易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只想脫下西裝、拉下領帶,躺在沙發上喝罐啤酒看場比賽享受me time,但看到孩子充滿期待要陪玩的眼神,和太太譴責的眼光,只好爬起來繼續「上工」,心繫著球賽、但手上拿著幼稚的玩具。(延伸閱讀:「我要當爸爸啦!」- 給新手爸爸的良心建議)
直到孩子睡了、夜深人靜時才總算能安靜下來;沒想到此時太太帶著怒氣走近,劈頭就說分給家庭的時間不夠、家務分擔不均、與婆婆相處的問題…此時終於忍無可忍,情緒一旦爆發,衝突就無可避免。
要當好夫妻不容易,要當好父母更是困難
不曉得上述的狀況有多符合您的現況?是部分?還是全部?要維持工作成效、家庭和諧、夫妻關係、親子互動和教養的平衡就已不容易,現代社會中多數的小家庭需要自己照顧孩子和整理家務,更是讓已經夠忙碌的生活充滿挑戰,要當好夫妻不容易,要當好父母更是困難。結婚生子的變動或許會帶來新意,但同時也會帶來個人不再享有過去經驗的失落感。(延伸閱讀:新手爸爸懶人包—這五招,讓爸爸成為媽媽餵母乳的好幫手!)
失去部分的自己是為人父母很大的挑戰,
無論是母是父,都有可能在照顧家庭和孩子時感覺失去,
不管是失去過去曾經輕鬆寧靜的時刻,失去整齊乾淨的家庭空間,感覺失去自由,甚至感覺失去另一半的支持和家庭的溫馨。
當孩子呱呱墜地的同時,會引發更多焦慮的感覺,作為母親,可能會較自然知道如何應對嬰兒,
但作為父親,面對一個脆弱的小生命,
會是極其害怕且不知所措的,
照顧嬰兒的一切都要從頭學起。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會不斷挑戰父母間的溝通和合作,孩子所引發的問題更是方方面面,從生活習慣到教養觀念,才突然發現要磨合和討論的事務竟然如此多,當父母的觀點不同時,所引發的衝突和爭執往往讓人心累,教養不一致下引發的孩子情緒行為問題,更是會衝擊父母本身的自我價值感,(延伸閱讀:「爸爸,你的存在好重要。」—獻給每一位認真又努力的父親(上))而面對教養問題心有餘而力不足時,也經常會讓父親腳色感覺被逼迫、被挑戰,情緒時常處於滿載狀態下,自然就無法承受過多的刺激。
很多父親在此時就將教養交給母親,
或是以權威的方式讓他人順從,
造成家中的父母腳色失衡;或長時間投身工作中,
讓自己遠離一個又一個無法解決的困難,
但很多父親也常在回首、希望重回家庭的溫暖時才驀然發現,自己的妻子與孩子已漸行漸遠,(延伸閱讀:給爸爸的照顧指南—爸爸不是媽媽不在時的代打,而是促成健康母嬰關係的要角。)孩子已然長大,有自己不熟悉的想法和興趣,難溝通也變得陌生,而妻子在長年缺乏合作和有效溝通下,也變得失望且難親近,此時帶來的失落與空虛感會更加強烈,甚至成為某些人心中永遠的遺憾。
你可能還會想看…
當個好爸爸大不易?—參與投入、齊心合作,你就是家庭最重要的後盾(下)
當男人變成爸爸。—心理師建議:「跳脫必須完美的框架,才能從經驗摸索出自己的路。」(上)
作者介紹
吳子丰臨床心理師,現職臺北榮總精神部臨床心理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