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整|愛兒學編輯部
愛兒學專訪 | 「男同志家長沒有錯,是未完善的體制辜負了我們。」—把眼光放回家庭,找到關係跟育兒的平衡 (上)
問:面對目前育兒的親職的角色,你們在協調上遇到過怎麼樣的困難?
喵爸:前面的時間協調算是還OK吧,因為孩子剛進來的時候我在實習,我們兩方的父母也會來幫忙,我主要是負責晚上跟假日,我期許自己可以努力的跟小孩建立關係,我們的家人也有一起進來幫忙支援照顧孩子。
但是後來發現多了一個小孩,
對我們兩個人的生涯工作生活真的有滿大的影響,
當我們把孩子的順位放在很前面的時後,
真的對會需要放棄一部分的自我。
圍爸:我看到的協調困境是「家務的分工」、「接送小孩的議題」。我們是有小孩之後才開始請家事管理員,因為育兒後發現家務打掃的部分是沒辦法負擔的,我們原本從套房變成家庭式的,如果要按照我們以前標準來生活真的很困難,但是降低標準又覺得很痛苦,要像以前一樣的品質要花好多時間,壓力很大,當時的我也覺得我沒有辦法負擔加入清潔工作,我們就是跟彭婉如基金會合作請家事清潔。
一個月要四五千塊其實並不便宜,
但是家事管理員是專業的,
這完全可以幫助我們維持生活品質,
又可以多出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圍爸:我們真的覺得家事管理員是婚姻家庭的救星。另外一個挑戰是孩子上幼稚園的接送問題,因為公幼的上課時間是7:50才能送去,但是我八點就要上班了,而我不可能同一時間出現在孩子的學校跟我上班的地方,(延伸閱讀:你也被「照顧者耗竭」壟罩了嗎?—再忙,都要記得保留自己的專屬時間。(上))
或是孩子放學的時間是3:15,
那時候根本還沒有下班怎麼可能瞬間移動來接小孩,
其實很多時候需要爺爺奶奶的後援。
我們念的幼兒園的人數應該有六七十人,但是課後班居然開不起來,如果參加課後班的人很少可能又要負擔很高的學費,這種不確定性就會讓家長很不敢讓小孩去上幼幼班。有時候公幼的設計好像是適合後援比較多或是經濟狀況比較好的家庭,不然大家就沒辦法。
我們課後的部分也曾經讓孩子去參加國小的課後班,但是那個經驗好像沒有很好,還遇到歧視的經驗,因為幼兒園有小馬桶,小學要用蹲的,結果老師問我們:「是不是孩子沒有媽媽,才不會蹲廁所?」,那時候真的超生氣的,後來就是沒有繼續參加,曾經有一段時間曾經跟家事管理員合作接送,但是後來也換了人,我又自己去接。
所以好像有點無法兼顧大人自己的工作時間,
或是有時候幼兒教育資源也不太足夠,
不過也不是只有我們遇到,是大家都遇到。
問:忙碌的狀態會對你們的家庭生活造成哪些影響?會怎麼討論?如何對問題形成共識?
另一個層面是我們成為家長後
要繼續維持兩人的關係、
維持甜蜜蜜不太容易,
很多時間是花在孩子身上。
本來還以為孩子睡了之後我們還可以維持彼此約會跟相處的時間,但真的很難,我們本來是比較黏的伴侶,有小孩之後發現孩子好像又滿喜歡晚睡的,睡前就會黏著我們一直講話,為了想要跟我們多相處一點。
本來那個時間是我們兩個可以一起講話
然後看著小孩睡著的,
但是現在就變成陪小孩聊聊他白天的事情,
聊心事啊,聊他各種想像的時刻。
也因爲疲憊吧,剛開始可以在他睡了之後再出來,現在就常常會一起睡著,好像白天上班,晚上上第二輪班,所以變成我們相處時間越來越少。
然後疫情期間我們又關在家裡面,又工作又育兒,我們兩個時間就要錯開,日夜滿顛倒的,(延伸閱讀:心理師媽咪系列 |「與疫情共存讓全家都需要適應新節奏,我的心好累。」—讓心理師陪爸媽想想如何喘口氣。)
白天我在育兒,
就必須用晚上的時間去工作,
那個時間感超混亂的,很像在拼生存,
完全沒有空間可以回來談伴侶關係。
所以後來我們就有吵架,吵一吵就決定要去伴侶諮商,因為也有一些以前關係未解決的議題被翻起來,就利用伴侶諮商時間處理伴侶的議題跟去約會。
那個伴侶諮商的時間前後
就變成我們兩個不被打擾的時間,
或是找照顧資源去幫忙,
其實有時候也只是我們兩個在房間看個影片、
聊天休息一下我都覺得滿好的。
有照顧資源真的很重要,或是我們會一起去上課,不然之前照顧小孩的時候就放棄一起進修的事情。
喵爸:
當時伴侶諮商幫助我思考怎麼兼顧職涯跟家庭,
因為當時我就是放很大的力氣在照顧家庭,
但是後來就覺得這樣下去不行,
因為這樣好像對我個人不是好的影響,
後來想想也覺得這不是對肉肉好的示範,所以後來我就會去兼顧好的發展跟專業成長。(延伸閱讀:童話故事裡的教養智慧|當我們感到耗竭時,該如何教養孩子?)
你可能也會想看…
愛兒學專訪 | 「男同志家長沒有錯,是未完善的體制辜負了我們。」—把眼光放回家庭,找到關係跟育兒的平衡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