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莎拉.奧克威爾-史密斯 (Sarah Ockwell-Smith)
譯 | 傅雅群 諮商心理師
編 | Leah
從前篇腦的發展順序我們可以得知,情緒自我調節(或我們在談的「自我安撫」)對嬰兒、學步期或學齡前兒童來說就有「生理上」的限制,他們的腦部就是還沒發展到能做到。(延伸閱讀:「嬰兒睡眠訓練真的有效嗎?(上)」—當你要寶寶自我安撫,其實嬰兒經驗到的是…)
執行睡眠訓練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這裡,會心想「可是有用啊,你錯了!」,然而,真正的重點是我們誤解了什麼是「有用」、也不知道事實上發生了什麼。
執行睡眠訓練是真的在教寶寶自我安撫嗎?我們討論的包含控制性安慰、間隔安慰、例如放他哭、爸媽迅速返回、間接性安撫、家長逐漸收手、或抱起來再放下去,任你怎麼稱它,它們都代表同樣的內涵與動作。
除非你的寶寶
有一顆發展
超齡五歲的腦袋,
不然寶寶經驗到的
都是保護者不在了。
實際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寶寶的腦在非常原始的層次上運作,從後腦和戰或逃反應上來看,當壓力賀爾蒙達到一個有害的程度,但你既無法逃跑、也無法反擊,另一個反應就出現了,即「凍結/僵住」(freeze)。你會僵住、所有生理活動都停擺,以便可以保持體內平衡,或簡單地說,以保求生存。
席爾博士(Dr Sears)稱之為「封閉症候群」(Shutdown Syndrome)。
記得英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NSPCC)所拍攝的嬰兒麥爾斯(Miles)的廣告嗎?
「寶寶邁爾斯不再哭了,因為沒有人會因此過來找他。」
就像羅馬尼亞的孤兒一樣,那一排排嬰兒床裡躺著安靜到令人發毛的嬰兒,他們都不哭,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需求、沒有感覺,而是因為他們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太少被回應了。(延伸閱讀:「寶寶要喝奶了嗎?怎麼餵會最輕鬆?」—從哺乳學第四孕期嬰兒的安撫技巧(上))
他們表現出封閉症候群,他們將自己凍結、僵住,以便保求生存,他們既已知道不會有人因此過來找他們,為什麼還要哭呢?
他們當然是極端的例子,我也不是說被訓練睡眠的嬰兒就一定像這些孤兒那樣,但被教導自我安撫的嬰兒,其中有著相同的原則與原因在運作著。
在教導自我安撫的過程中
嬰兒一直感覺到有壓力,
儘管他們看起來很安靜、
似乎在睡覺,
神經傳導物質中卻證明
他們並非處於
被安撫或安頓的狀態。
訓練寶寶不求助跟不哭其實有很高的風險
如果父母相信他們的寶寶是被安撫且平靜的,他們自然會放鬆並認為一切都沒問題。只是,如果這是有問題的呢?如果僵住不動的寶寶事實上很不舒服,卻沒有向父母發出求救呢?
如果寶寶吐了、或滑到毛毯底下呢?如果他們因此可能發生嬰兒猝死症(SIDS)呢?
這是自我安撫的迷思最危險、也最令人擔憂的可能。
如果一個嬰兒被訓練得安安靜靜,有情緒需求時也不會叫喚父母來滿足自己,我們理應對此感到擔憂,因為這有可能導致在某一個時間點嬰兒不在緊急時求救。當然,爸媽聽到寶寶哭會視情況決定是否要去照顧嬰兒,但嬰兒的腦部還不足以瞭解為什麼有時候父母會來、有時候則不會。(延伸閱讀:了解寶寶為什麼哭,以及我們該如何面對寶寶哭泣這件事)
沒有人知道嬰兒猝死症的導因,事實上,每當我們未能解釋為何嬰兒死亡,我們就貼上嬰兒猝死症這張標籤,顯然的,沒有單一的原因,而很可能有上百個因素。我真心相信睡眠訓練一定與之具有潛在的關連。當睡眠或健康專家建議父母要去教寶寶自我安撫時,父母難道不應該有權知道其中的潛在風險嗎?
就算寶寶沒有生理上立即的危險,但心理上的風險呢?
在生命的頭幾年裡發生的事對於他們腦部的發展至關重要,身為父母,你如同建築師般建構著、雕塑著這個人,大幅影響他們接下來幾年會長成什麼樣子。
前面提到的,邊緣系統在寶寶零到三歲間發展,這其中包含了杏仁核與海馬迴。
有研究顯示,在寶寶早年回應他們,他們的海馬迴體積就越大。這很重要,因為海馬迴掌管行為調節。
很多人不服,認為這項研究結果只與被嚴重忽略或受虐的兒童有關,但其實不然,有研究關注的對象是正常美好家庭情境中的孩子。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應用在杏仁核上,杏仁核是情緒處理的重要角色,被回應時寶寶這個部分的發展比較健康。
達到自我安撫的真正途徑
爸媽提供的滋養會增加海馬迴與杏仁核的體積,海馬迴與杏仁核是腦部負責行為調節與情緒處理的部位,也就是自我安撫、情緒調節能力的區塊。
因此要確保一個孩子
建立良好的情緒自我管理,
最好的不二法門,
就是在幼時
盡可能地回應他們的需要。
在孩子幼年時期與他們建立一段親近、滋養的關係中,不僅能讓他們往後擁有自我安撫的能力,同時也能讓他們更有能力同理別人、能更精熟於社會性行為,而這些同樣是情緒自我調節中的另一個面向。
我們不可能能教一個嬰兒或學步期兒童「自我安撫」入睡
我們可能可以訓練一個嬰兒或學步期兒童在有需求的時候不呼喚。但這並不代表嬰兒是開心、平靜而受安穩的。我們可以改變嬰兒腦部的建構,讓他們長大後能發展出良好的情緒自我調節能力嗎?或真正能自我安撫的能力?當然有可能!(延伸閱讀:一哭就抱會寵壞孩子?研究指出回應嬰兒哭鬧反而讓哭鬧次數減少)
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
把寶寶抱起來、
摟抱他、回應他,
你這樣回應對寶寶的好處
將在未來展現,
這才是你真正幫助
小孩發展自我安撫的方式。
沒錯,要這樣照顧小孩是非常累的,我也曾經走過這條路,我知道睡眠嚴重被剝奪的困擾,但想想,身為父母,我們對下一代竟可以有這麼大的影響!
自我安撫並不是一個可以教得來的能力,那是當腦部達到充份發展後所會繼而發展出的行為,這是急不來的,但透過你盡可能地回應小孩,可以讓小孩擁有最大的機會達到這樣的發展。那種種用來教導自我安撫的技術,反而讓小孩在往後更難發展出獨立,這點值得我們深思!
你可能也會想看…
寶寶不肯睡怎麼辦?怎麼幫助寶寶自行入睡? 專家告訴你4個令人大開眼界的嬰兒睡眠知識
作者介紹
莎拉.奧克威爾-史密斯是四個孩子的母親,他擁有心理學學士學位,並在藥物研究與開發公司工作了好幾年。隨著第一個孩子的出生,莎拉重新接受訓練成為產前教師和專業陪產師(Doula),他還接受了催眠治療和心理治療的培訓,同時是英國睡眠協會之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