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世媛
編|Cindy
時光滴滴答答地行進著,一刻也不停留,不知不覺之間,孩子即將兩歲了。
過去這一個多月來,我和他的互動多了好多緊張時刻。他沒來由的哭鬧,尤其是涉及危險的舉動,常常在我好說歹說、這樣做那樣做還是不成之後,惹得我火氣升高。過去不時需要擔心血壓太低的我,現在開始懷疑血壓最近應該屢創新高。
每天類似的衝突,或大或小,總是要上演個三四次。一天下來,我真的很難維持喜樂的態度,也不是那麼能夠享受與孩子相處的時光。我花了許多的努力,調節自己的煩躁和怒氣-大口大口地吐長氣,有時候甚至需要離開一下現場,重新整理思緒後再繼續和小怪獸過招。
在狂風暴雨過去之後,會有一些寧靜的時刻,那時候他總會有些不經意的表達,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有一天,他一樣撒野崩潰了一陣子,成功安撫他之後,我提議一起畫畫,他也欣然接受。他自己塗鴉了一會,便請我幫他畫一些東西。
「畫爸爸好嗎?」「好啊。」我說,畫了一個男人,嘴角彎彎往上。
「畫妹妹好嗎?」「好啊。」我說,畫了一個小孩,嘴角彎彎往上。
「畫~媽媽好嗎?」「好啊。」我說,畫了一個女人,嘴角彎彎往上。
他端詳了一下畫面,仰臉問我,「開心嗎?」
「什麼開心嗎?」我不解。
「媽媽,開心嗎?」他認真地看著我的眼睛,沒有指著畫。
我不知為何,內心一酸。
他特別只問「媽媽開心嗎?」是不是因為我最近好少在他面前開心的笑?
我想到了家族治療大師說的那句話:無論看來多麼不在乎的孩子,其實總是在心裡看著父母,希望父母開心的。
我親了親他軟軟的小臉,望進他黑白分明的眼睛,微笑著說:「媽媽開心啊!妹妹呢?開心嗎?」
他看著我半晌,然後點點頭,笑了。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描述他如何用心地教育八歲的孩子,希望他能夠認真向學、展現才華,卻因孩子總難達成自己期待而屢屢失望。有一天,當他發現自己越是用力、越是失望;越是失望,越容易情緒失控之後,他徵詢專家與前輩的經驗,靜下心來反省自己。
他體會到一個重要的事實:孩子所展現的「問題」,其實很大程度是他和孩子互動出來的,於是他決定改變,在孩子八歲生日時寫了封道歉信給孩子,分享自己的體會,也表達自己願意努力調整,接納孩子獨特的優缺點。
孩子很貼心地擁抱媽媽表示自己願意原諒媽媽,而母子關係也真的產生變化,更奇妙的是,原本母親最擔心孩子的書寫表達能力,竟然在媽媽鬆綁監督之後突飛猛進。
有一天,媽媽應邀到班上聆聽孩子朗讀自己的作品,作者描繪孩子臉紅紅地上了台,念出了以下的文章:
『這是我的媽媽,他今年八歲了,因為他生下我之後,才是一個媽媽。我今年八歲了,所以我的媽媽也八歲了。我八歲的媽媽,有時也不夠好,做事有點追求完美,偶爾還愛發脾氣,…但是,我很愛他。因為,八歲的媽媽和八歲的我一樣,都不夠好,但都很努力。』(全文連結)
作者在台下聽得淚流滿面,也被孩子跳脫框架的觀點所震撼。
我也一樣。
是啊,媽媽這個部份的我,才兩歲,難怪我常常覺得自己在衝突中好無助,好像縮的好小好小。
如果用文中這樣的觀點來看,都說兩歲是孩子人生第一個叛逆期,所以他還難以應付身心經歷的風暴,那兩歲孩子的爸媽,也正經歷人生第一個「被叛逆期」吧!
我們,能不能也給自己多一點理解、接納和耐心?
畢竟,我們無法給別人自己所缺乏的東西。
把自己穩住,從調節呼吸開始,再慢慢調節情緒,
然後,彷彿在心底扎根似的,向愛的源頭汲取力量,
這時,我們才有機會接觸到小獸狂亂的心,
幫助他漸漸平息,
進一步帶領他,
重新變回那個用澄澈的眼睛直見你我本心、
用真誠直白的言語不時教導我們人生功課的奇妙小孩。
你可能還會想看…
心理師媽咪系列|成為母親這件事
心理師媽咪系列|父母衝突下孩子的身心反應
「我要穿綠色的!」-談幼兒不合理的情緒
面對寶寶的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