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薇娜•格雷(Rowena Gray),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譯|洪婉禎
編|連芯
剛開始哺乳的幾個星期,
妳要如何在充斥著互相矛盾、
錯誤的資訊中找到出路?
妳要如何在充斥著互相矛盾、
錯誤的資訊中找到出路?
在似乎充滿無盡哺乳資訊和建議的世界中,初為人母,彷彿非得被一堆矛盾的資訊搞得頭昏腦脹不可。妳該如何確保自己能撐過去,必要時還能找到適合自己和寶寶的建議呢?
若妳能幫助自己,掌握以下幾個哺乳和寶寶吸奶的基本原理,就比較容易淘汰無所助益的資訊,篩選到有用的建議:
1. 瞭解哺乳的原理
讓寶寶照自己的步調來。
他不需要照固定時間喝奶。
- 隨時盡可能將寶寶抱在身邊,不只是在哺乳的時候。哺乳之外的肌膚接觸能夠幫助妳:降低身體因疲勞、疼痛、或不知所措產生的壓力激素;刺激哺乳的激素讓妳分泌更多母乳;幫助妳更敏銳察覺寶寶細微的尋乳跡象。(延伸閱讀:「寶寶要喝奶了嗎?怎麼餵會最輕鬆?」—從哺乳學第四孕期嬰兒的安撫技巧(上))
- 頻繁哺乳是自然的,是正常的!寶寶不到一個小時就能消化母乳,而他們的胃又小,所以需要頻繁的填飽肚子。哺乳間隔一到六個小時都是正常的。
- 讓寶寶照自己的步調來。寶寶不需要遵守固定時間喝奶。不同體重的嬰兒會有不同的哺乳需求,所以我們不能期待有一套固定法則。寶寶餓了會自己醒來,表現出飢餓的跡象,這意指他準備好要喝奶。在一天之中,他的胃口會時大時小(就像妳一樣),所以在24小時中,他會自己調整喝奶的間隔時間。
- 正確含乳非常重要!哺乳疼痛、乳頭受傷變形是不正常的!妳的乳頭可能在剛開始的幾周會變得敏感,但若是哺乳時感到疼痛,表示妳的寶寶沒有正確含乳。這會限制他能夠吸到的奶量,往往也會降低妳的泌乳量。如果寶寶含乳正確,妳應該要覺得舒服,而且會持續聽到寶寶輕微的吞嚥聲。
“讓寶寶決定自己的節奏,
不須讓寶寶來跟隨我們設定好的時間。”
2. 信任妳的身體
每個媽媽分泌和儲存的乳量都不一樣。
每個乳房都不同。
- 妳的乳房就是為哺乳而生的!在懷孕期間,荷爾蒙的轉變,會幫助乳腺組織(也就是妳的「母乳製造機」)發育,這就是為什麼懷孕時胸部會變大。
- 妳的乳房知道該怎麼運作!從懷孕16周開始,妳就會分泌乳汁。初乳從寶寶出生時就準備好了,過幾天之後就開始持續分泌母乳。每個媽媽的乳房分泌和儲存的乳量都不一樣。每個乳房都不同。妳的乳房會依照寶寶的喝奶習慣增加或降低泌乳量,妳越讓寶寶照自己的需求喝奶,妳的泌乳量越能配合他的需要。只要照著寶寶的步調哺乳,就不太可能會有母乳分泌不足的問題。
- 寶寶有喝奶的本能。從寶寶的頭會在妳的胸部(或臉頰上)來回磨蹭就能知道。但成為新手媽媽,對妳來說需要學習。對自己有耐心一點,不要過度擔心。妳的寶寶只要能找到乳房就好,他不需要妳的手、知識、或生活技能,他需要的,就只是乳房而已。
3. 相信妳的寶寶
每次哺乳的時間和寶寶喝奶量
都有可能非常不一樣。
寶寶知道自己需要喝多少奶、多久喝一次奶。
- 新生寶寶的需求非常簡單,他們只需要常常被抱和哺餵,尿尿或大便時有人換尿布,出聲時有人回應,感覺被愛、被關心和疼愛,這樣就夠了。
- 讓寶寶引導妳。依照寶寶的步調,而不是時鐘。記得,妳的寶寶根本不會看時間!他只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餓了、想睡覺、或是需要妳安撫。讓寶寶用行為來引導妳,看他張開嘴巴想找乳頭,或睡眼惺忪打哈欠。時鐘不會告訴妳這些事會在什麼時候發生。(延伸閱讀:親餵的秘訣就在寶寶主導式含乳-寶寶主導式含乳是什麼?要怎麼做呢?)
但是媽媽常常被誤導,認為寶寶必須有固定喝奶間隔時間(最常見的誤解是每隔3小時餵一次)。妳不需要為了哺乳叫醒寶寶。寶寶需要固定的哺乳和睡覺時間,其實還沒有任何科學根據支持。事實上,最近研究發現,媽媽遵守固定時間與產後憂鬱症機率較高有關。 - 妳的寶寶天生就會吸奶,他知道怎麼做。每次哺乳的時間和寶寶喝奶量都有可能非常不一樣。寶寶知道自己需要喝多少奶、多久喝一次奶。就像我們有時候會喝個飲料、吃點零食,或是好好吃一頓大餐,寶寶每天都會照自己天生的步調和節奏決定喝奶和睡覺的時間。他喝奶的模式會按照自己的大小和胃口,以及妳的奶量而定(實際上妳的奶量一天之中也會變動)。他知道該怎麼做。
- 一邊學習觀察寶寶的信號,一邊學著相信「媽媽直覺」。妳比其他人更瞭解自己的寶寶。妳的寶寶會向妳表達需要。相信妳的直覺!
4. 儘早諮詢專業意見
諮詢專業醫療人員時,
不要害怕詢問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 在哺乳過程中,最好儘早尋求幫助,不過好的建議永遠也不嫌晚。但是正確的建議會讓哺乳更輕鬆上手,錯誤的建議則會讓妳非常困惑。
-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nternational Board Certified Lactation Consultant; IBCLC)是妳諮詢哺乳問題、幫助妳度過各種難關的最佳人選。泌乳顧問通常是護理師或助產士,可以在醫院、健康中心或私人診所找到,也可以提供居家訪視。
- 諮詢專業醫療人員時,不要害怕詢問他們對哺乳的知識和技能。妳的家庭醫師、兒科醫師或婦產科醫師可能沒有受過哺乳的專業訓練,他們或許會盡全力幫助妳,但可能無法給妳最佳方式或最正確的建議。就像妳有心臟問題會找心臟科專家一樣,妳有哺乳問題,也應該找哺乳專家。(延伸閱讀:哺乳應該間隔多久呢?研究指出「順應餵養」有助媽媽充足泌乳(上))
最後提醒
照顧新生兒是一件大事,非常累人。沒日沒夜地頻繁哺乳、換尿布、提心吊膽,導致妳無法休息。但身為父母,我們從沒想過放棄。相信妳的媽媽直覺,做妳覺得對自己和寶寶是好的決定。不久之後,妳就能有信心哺乳。
祝妳哺乳順利!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