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妮婷諮商心理師
去年第一次居家時,因為非常緊急地全家就關在家了,第一次跟已經上學的孩子連續、每天、24小時在一起,要工作、要照顧不知道怎麼線上上課的孩子、要回應不知道該做些什麼解除無聊的孩子、時間到就要餵食孩子,要應付整天媽媽…媽媽…的呼喊聲,還有被孩子打擾工作就不耐煩的先生…去年的過度現在好像又來一次了,
好想知道心理師媽媽是怎麼幫助自己撐過來?如何心平又氣和?
面對先生跟孩子如果有很想崩潰的時候該怎麼辦?
媽媽您好:
首先想先跟你說聲辛苦了,疫情下停課關在家的日子真的不好受,無論是親子、夫妻甚至是自我關係,皆是嚴峻的考驗。
我想跟你分享在去年漫長的停課歲月裡,面對一家四口關在家的防疫生活,我也曾崩潰、抗拒到面對、處理並共存,(延伸閱讀:防疫宅在家,孩子工作兩頭燒爸媽好抓狂?(下)—居家隔離期間搞定孩子的8個妙方)以下這段話是我在處理的過程中之隨手筆記:
「膩在一起的時光看似漫長,時光卻奔也似的不再回頭。
媽媽我總在孩子沒有發現的時候,窺伺他們的成長,
看著他們一步步企圖成為自己人生的專家,這樣的感覺,真好。」
情緒宣洩是必要的動作。
一家不分晝夜鎖在家失去了原本日常所建立好的界線,感到不舒服是人之常情,我甚至想要鼓勵你好好的發洩這股煩人的怒氣,用你平時感到最管用的方式,甚至可以奢侈一點,可能是運動、追劇、購物或外帶美食等。
收拾好碎落滿地的抗拒,再幫它們找到暫時安放庇護所。
這是從面對到處理的階段,我們從崩潰到逐漸拉回理智面,畢竟生活還是要過,而你我也有意識這是短暫的狀態。接下來我就要具體回答如何在這樣的非常時期,兼顧家庭成員的同時,也不至於讓自己身心分崩離析:
1.你和孩子之間。
跟你分享學者的這句話,在去年疫情期間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母親的生活如何影響著孩子,
重要的不是教養方式,而是彼此依戀的生活自身。」
——Bowlby.
身為母親的自我反思,在這一段停課宅在家的水乳交融再製中,身為小孩主要依附對象的母親,該如何詮釋「夠好的媽媽」?
人會焦慮很大成分在於膠著在未知狀態,
而這樣的躊躇使個人的能量卡住,
無法產生動能。
如果你願意的話,是否能簡單規律化每天的作息,無論是學齡前或網課的孩子,就如同學校安排的課表一樣,無論是父母或小孩,都會有比較明確的方向和期待感,非常建議開發孩子有興趣的主題,利用家裡現有的素材來做連結,例如看蜘蛛主題卡通,可以連結家裡有的相關書籍,再者手作蜘蛛或圖畫,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學習的功效,對於大小孩而言,都是相當有趣且可以投入的主題。(延伸閱讀:「隔離在家帶小孩心好累!」5個小建議讓孩子學會獨自玩耍)
2.夫妻、父母角色。
停課在家非常考驗夫妻關係,倘若沒有良性的溝通,不僅損害兩人的親密關係,對於親子關係必然也產生影響。
故夫妻如何「合作」共度難關將是最大的關鍵,
若沒有協調並合理的分工,
家裡將充斥煙哨味。
講到這裡不瞞你說,我也曾卡在此跟先生鬥了數回,畢竟若僅單方有意識面對扛起孩子停課的責任,怎麼能不失衡呢?夫妻間必須要透過不斷的理性及感性溝通,在各自能力範圍內去做育兒、家務的分工,而非讓某方獨挑大樑。例如我和先生後來協調好,白天我來負責孩子,午後他工作告一段落後,他帶著孩子玩簡單的體能遊戲(如丟球,爸爸總有消磨孩子體力的遊戲創意點子),這對他來說也是工作後的運動休憩;而這個時間點,我會去做些家務以及運動(例如到陽台跳繩,運動對我而言是自我照顧的重要泉源)。(延伸閱讀:「總覺得這陣子小孩更失控了… 」面對環境劇變,請放自己跟孩子一碼吧!)
3.媽媽如何自我支持?
保持正向思維,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在這樣的非常時期,手心手背皆是肉的窘況,我們不得不做些調整。父母累,那孩子呢?他們有權利繼續學習和快樂玩耍,而父母是目前最大的供應來源。」去年當我有意識的接受這樣的狀態時,我告訴自己現在該完成的任務是哪些?我相當清楚這時候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支柱,不僅是心靈上、精神上,也是知識的傳授者,建立這樣的認知架構好,父母得先縮小自己的需求,即使是被迫,但非常時期的非常態作法。
即便白天的時間都與家庭成員纏繞,但媽媽還是有晚上的時間可以使用(正向思維之從困境中擠出小確幸),盡量讓孩子能夠規律的作息,能做到這點那可能晚上八九點後媽媽就能恢復自由之身,這時候要耍廢追劇、滑手機購物、和朋友大吐苦水,或者和先生乾一杯,慶祝又度過了一天,這些都是很不錯的紓壓方式,當然,你可以客製化專屬自己的快樂時光。(延伸閱讀:「新冠肺炎好可怕!」 面對疫情,心理師給爸媽的5句心裡話)
最後,想跟你分享我個人找回平靜的錦囊,我喜歡泡澡(偷用孩子的泡泡浴粉),那半小時被滿滿的泡泡和香氣圍繞有種難以言喻的放鬆,將自己放空置於其中,半小時後再趴在沙發,讀自己喜歡的書或追劇,簡單的深夜時光,卻能褪去白天的的五味雜陳,恢復不少正能量睡醒隔日再戰。
以上,我們一起繼續努力。
你可能還會想看…
「疫情後要迎接開學了…」—不只孩子要收心,爸媽也可以這樣幫自己做心理準備。
防疫宅在家,孩子工作兩頭燒爸媽好抓狂?(上)—居家隔離期間爸媽安定自己的9個訣竅
「新冠肺炎需要居家隔離!?」孩子感覺被孤立,爸媽可以怎麼做?
作者介紹
許妮婷諮商心理師,二十三歲那年意外踏入母職,一路跌跌撞撞至今近十二年,體驗了女性在婚姻後真實所面臨的酸甜苦辣,也立志將覺察與專業結合,期盼成為社會良善的光。愛運動、閱讀及書寫,同時也是歐洲自助旅行狂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