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柔嘉 諮商心理師
家務分工對關係品質便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
然而,若家庭多了孩子的存在,生活更有如打仗般忙碌、慌亂,當我們身為孩子最親密的依靠,無時無刻悉心照料孩子的每一件大小事,內心必須承認,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刻起,育兒的任務我們並非總是這麼喜歡。
身為無後援新手父母,我與先生在孩子出生之後可說是24小時在孩子身邊照料著,任何關於孩子的疑難雜症都得靠自己面對與解決,縱使看著懷裡的孩子睡得香甜可愛,總是會有一些內心崩潰吶喊的情境出現,像是孩子在深夜突然無間斷哭泣的不知所措,抑或孩子不管如何安撫都不願意午睡,只想撒嬌討抱使人筋疲力盡,甚至每天有如猜樂透彩券號碼般地猜想今天晚上孩子是否能睡過夜等,有太多自己狀態不好的時刻都會讓我們沒有動力去承接育兒工作,哪怕只是最熟練的泡牛奶,在白天與半夜要執行起來都是截然不同的心情。(延伸閱讀:心理師陪你看「零到一歲」| Ep05.睡眠—寶寶睡覺原來是需要練習的?爸媽這樣做幫新生兒練習「好好睡」。)
面對這些執行起來可能不是這麼容易或是愉快的育兒工作,你是否曾坦然面對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與另一半促膝長談呢?
伴侶各自的內在的狀態是會互相影響的
成為父母之後,我們的生活與內在可能會不斷地調整成以孩子為中心,但是在關注孩子之餘,自己呢?其實,自身內在狀態對育兒工作有高度影響力!(延伸閱讀:夫妻關係中真正重要的是:「丈夫在情緒上願意努力理解妻子,妻子也能夠體諒丈夫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
這樣的內在狀態當外化成任何行動,
很容易與伴侶的狀態共振。
因此,在那些疲憊的時刻,覺察自身所產生的負向情緒、行為,並進一步嘗試向伴侶表達、相互傾聽便決定了彼此是否為「神隊友」的關鍵。
所謂神隊友並非凡事都攬下自己做。
試想,一位爸爸/媽媽把所有家務都完成之後對著另一半抱怨與碎念,這應該不會是所謂的神隊友;反之,適度依照自己的狀態與心力積極承接家中需要完成的事務,同時也關注到伴侶的狀態,雙方共同完成育兒的任務,應該會更接近所謂神隊友的定義。舉例而言,我和先生打從孩子一出生便沒有討論所謂育兒「分工」,無論簡單或困難、喜歡或不喜歡,各自都是抱持著所有能力都需具備的態度去學習。(延伸閱讀:心理師媽咪系列 | 為什麼老婆要抱怨又不討論怎麼解決問題?—新手爸爸求生須知)
神隊友的定義並非事必躬親,
而是互相補位。
而最常被討論到的育兒狀況—寶寶半夜哭泣誰來安撫?我們也並沒有明確分工,而是視彼此當天與隔天是否要早起、是否過於疲憊等等。(延伸閱讀:心理師媽咪系列|想為孩子成為完美父母?專家告訴你「足夠好就行了!」)
有默契地將雙方的狀態做評估、
進一步承擔或休息,
在這樣的體貼之下更容易培養出合作的默契。
或許有人會問,那全職媽媽/爸爸常常被說白天不用上班不就永遠都要承接半夜安撫寶寶的工作?真是大錯特錯,整天照料孩子真是比進辦公室工作還要不容易,另一半不妨在半夜聽到寶寶哭泣聲時多些從被窩爬起來的勇氣,也給與寶寶奮戰了一天的伴侶多一些支持。
言至於此,聰明的讀者可能已經嗅到這篇文章並非要告訴大家如何做完美的育兒分工,而是伴侶間補位的重要性。
分工縱然具有架構與穩定性,
但是人非機器,無法在每一天、
每一個時刻都是充飽電的狀態。
就算是在同一個時段處理同一件事情都可能有不同的心情與體力;若用補位的態度面對每一件育兒工作甚至家務,你將會發現,收穫除了事情順利完成,還多了伴侶間相互關心的心意。
幫助你的另一半了解怎麼協助你
伴侶間的相互觀察與溝通一直是經營關係的不二法門,我一直深信「關係良好的父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因此,面對如何養育孩子的神聖任務,成為神隊友的第一步我會鼓勵各位先從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開始,接著嘗試與另外一半用和緩的態度做自我揭露,幫助隊友了解你、同時也鼓勵對方思考自己是如何因應相同的任務。最後,帶著對伴侶的了解與同理,保持補位的態度面對每一個寶寶發出需求訊號的時刻,你將會發現那些與伴侶合作的場景,都是育兒路上最美的風景。
你可能也會想看…
用「哭泣控制法」進行嬰兒睡眠訓練有效嗎?研究顯示讓嬰兒一直哭絕對不是好事(上)
「爸爸們,別小看你們的力量!」-伴侶支持是成功親餵的重要因素
作者介紹
黃柔嘉諮商心理師,以理性的大腦在感性的諮商工作中磨練屬於自己的信仰,將專業承諾獻給自殺防治與成癮議題。極度熱愛工作,但也因孩子的誕生使得內在自我價值產生一次又一次的激盪與對話,其中不乏懷疑、欣喜、憤怒、失望與安慰。願透過文字與大家分享對於陪伴孩子點滴的反思、同時也是自我再次成長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