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蜜雪兒•麥凱(MICHELLE MCKAY)
譯|洪婉禎
身為敘事攝影師,我的相機快門真的很少停下來。打從我的孩子出生後,就更是我記錄他們生活的方式,這大概也是許多父母的寫照。
回到產後在醫院的第一晚
靜謐無人的清晨,妳和寶寶兩人獨處,我相信妳一定會忍不住拿起手機東拍拍、西照照。
事實上,我認為隨意捕捉照片是再自然不過的了。我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照片,許多都留下了毫不經意、但最真實直率的瞬間。
可是有多少人會把這些照片印出來,裱在相框裡,掛在牆上每天展示?
不用說,你大概也可以想像,我家掛了許多照片。
它們不見得都是專業攝影,其實,很多照片是我學攝影之前拍下來的。我之所以把它們掛起來,是因為這些照片經常讓我莞爾,在低潮的日子裡,它們也提醒我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我當初並沒想到,把這些照片掛在家裡,對我的小孩有多重要。
女兒從相片中回憶起過去
她會講起我懷孕時的照片,我肚子脹得像寶寶快要蹦出來一樣,而如今,她知道肚子裡面的就是她自己。她會問我照片裡的故事,或是她會告訴我她的版本──像是她有多麼小隻,可以蜷縮在我的肚子裡,當時我還沒能真正見到她,她正努力長大,還沒準備好出生云云。
她也會對我和爸爸的合照品頭論足。我們留下不少兩人世界的自拍,像是一起上餐廳、健行、或在以前常去的酒吧喝喝調酒。通常,我們會在氣氛甜蜜蜜時按下快門,隨便套個Instagram濾鏡就大功告成,那個短暫瞬間就凝結了,永遠保存。
當然,她最喜歡的還是自己的照片。
像是她和爸爸在浴室裡玩耍的照片。
或她坐在廚房水槽裡的照片。
還有一張她弟弟在大哭,卻被她洋裝裙襬擋住半邊的照片。她是在我按下快門時,正好跳進鏡頭裡。
她清楚記得復活節時,在爺爺家找復活節彩蛋的每個細節。她會指著自己在花園小徑裡小跑、滿臉興奮的照片,她還能告訴你,爸爸當時站在哪裡,她和奶奶一起烤了英式鬆餅。她連爺爺那天早上叫她起床、坐了小拖車的事都記得一清二楚。
以及她人生的每一刻。
相片讓孩子有更深的歸屬感和自我認同
我很訝異的是,這些場景她都有如歷歷在目,深深烙印在她心中。她穩健的歸屬感和自我認同,遠遠超出我想像中的三歲孩童。
透過她身邊的照片,她看見自己和家人緊緊相連,知道自己的歸屬在哪裡。
不像我們有許多回憶隨著時間淡去,她的回憶不同,牆上的照片每天提醒著她曾經做過的事、去過的地方、她心愛的人們,回憶因此清晰鮮明。
昨天我把幾張年代久遠的照片洗成大張版本掛在牆上,這所費不貲,但絕對是值得的投資。
我等不及要讓女兒看到,她小時候的模樣一比一地出現在家中牆上。這些照片會告訴她,她的存在有多重要,她是我們家的寶貝一員。
我覺得將美麗的日常保存在相片裡,或在家裡展示這些照片,真的非常重要。隨著時間推進,你以為平凡無奇的生活會一點一滴流逝。今日是明天的歷史,透過相片,我們能夠記得、珍惜過往的歲月。我們仍能夠和過往、和回憶有所連結。
我們都可以留住我們的人生、過去的自己。在家裡的牆上、走廊上,我們可以好好保留這些時刻。
在無數個忙碌的日子、失眠的夜晚逝去後,讓這些時刻能被記錄下來──這都是充滿愛、歸屬、情感相連的故事。
在相片裡的,既成為繽紛美麗的掛畫,也是你我的歷史。
你可能還會想看…
用「孩子視角」規劃出遊
「出遊吧!」為孩子的人生幸福加碼
我們都是「兒童文化」殺手
強化親子關係的十種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