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馮以量
請別推開新手爸爸—孩子不僅需要母愛,也需要父愛。(上)
為了顧及堂姊夫的尊嚴,我拉著堂姊單獨地一對一坐在廚房裡,語重心長地對她說:「不要這樣對待堂姊夫哦。你這樣推開堂姊夫,以後若他不再願意幫忙你分擔家務,你不能怪他哦,因為是你主動推開他的。」
我知道我這番話,她聽不進去。她依然數落著自己的先生在照顧孩子方面的種種不足。
堅守崗位的新手爸爸
時間一晃,過了二十一年。如今,堂姊的女兒亭亭玉立,正在修讀工商管理。健康、快樂的她,笑起來非常甜美。
這年的母親節,我們又回到老家,三十餘人齊聚一堂。他們一家三口的關係極親密。
滿頭白髮的堂姊夫和我閒聊:「最近都在忙些什麼?」
我說:「最近在忙著要如何把一本新書寫出來。」
「這一次是寫什麼題目?」
「是關於父親的。」我說。
我突然想起當年和堂姊在廚房對談的畫面,便對堂姊夫說:「啊!你可以為我這本新書貢獻你的故事嗎?」
我連忙拉著堂姊一同參與我們的對談:「堂姊,你還記得以前我很雞婆地對你說,『不要把你的老公推開』,要允許他和你一同照顧你們的女兒嗎?」
堂姊說她忘記了。果然,我沒有猜錯。我不覺得她有把我的那番話放在心裡。
反而是堂姊夫頻頻點頭:「就是,就是。當初她就是一直不讓我參與照顧孩子。」
我問堂姊夫:「那現在女兒大了,你有什麼想法?」
他不假思索地說:「如果我當年沒有參與照顧孩子,
那不只是我的損失,也是我們一家人的損失。」
我聽得明白,拚命點頭,給予堂姊夫莫大的肯定。
每一個孩子不僅僅需要母愛而已,
他們也是需要父愛的。
堂姊隨著反駁說:「當初我的家翁(馬來西亞用語,即台灣所稱的「公公」)也是如此對我說,要我對你堂姊夫有耐心一點,畢竟他什麼都不會,第一次做爸爸。我也能理解。但是你知道他有多糟糕嗎?我只是叫他開熱水,讓我可以為女兒洗澡,你知道他怎樣嗎?他沒有注意那個蓮蓬頭有沒有放好就連忙打開,噴得整個浴室都是水,把我們母女倆都弄濕了。你說,是不是氣死人?!」
我們都看著堂姊夫,不禁笑開了。
笑著笑著的當兒,我突然好像又多明白一點點關於「父親」這個角色。(延伸閱讀:爸爸到底是怎樣的存在?—脫下既定的角色,身為父親的自己才能真正被看見(下))
在照顧孩子的當下,新手媽媽把新手爸爸推開是人之常情。
而新手爸爸被推開之後,逐漸失去功能,
成為一名功能缺失的父親,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如果新手爸爸被推開之後,
選擇堅持不離開,那就是人間可貴的畫面了。
我眼前的堂姊夫,就是這樣的爸爸。不管他如何被太太罵,都不離開,因為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生命中這兩個重要的女人需要他。(延伸閱讀:爸爸的存在感—用言語交流的方式,讓當爸的找回孩子的愛與尊重(上))
不管他的育兒方式有多笨拙,一個是太太,一個是女兒──這兩個女人都需要他,他明白無論自己有多麼粗線條,都不能被推開。代價頂多就是若干年後,那些做過的糗事會被太太翻舊帳,成為桌上的笑話而已。
太太可以繼續損他,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並沒有任何損失。他堅持為這個家庭付出,並沒有帶給他任何損失。如果當初他聽太太的話而選擇不管、不理,那才是他及他的家庭最大的損失。
我堂姊能有如此憨厚的堂姊夫,真的是她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啊。
心理師媽咪系列|「就是妳這樣寵孩子!不想管你們了!」—幫助爸爸解鎖擁抱脆弱的自由,才能回到合作的親職角色。
心理師媽咪系列 |「神隊友的定義不是事必躬親。」—面對育兒的酸甜苦辣,更需要和伴侶一起找到補位的平衡。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有了孩子以後的情人節,其實需要更進階的浪漫。
作者介紹
馮以量。馬來西亞家庭關懷及家族治療推手。澳洲南澳大學社會科學(輔導)碩士。二十多年輔導領域與安寧療護實務經驗,輔導超過千對夫妻及青少年,陪伴超過千位臨終病人及喪親者,開設兩百餘場有關家庭關懷及臨終關懷深度學習工作坊,並進行超過千場演講(觀眾總計超過四十萬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