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儷穎、林欣儀、張嘉紋、黃春偉、謝嘉玲、蘇淑貞
「爸爸媽媽決定要分開了…」—心理師建議,父母和孩子說明離婚時需掌握這4大原則
「爸爸媽媽決定要分開了…」—離婚後,夫妻雙方可以怎麼合作、共同育兒呢?
面對關係問題,要靠自己找出解套方式確實有難度,當事人常會陷在情境中而難有其他的視角、思維,此時需要和他人討論、諮詢,藉由第三者不同的視角,給予不同思維與看法。在本章的最後,提供了目前現有的資源。
一、婚姻中的諮商資源
當發現夫妻關係或親子關係在溝通、互動上有些阻礙時,可以透過個別諮商、夫妻諮商、親子諮商或家族諮商等方式,讓心理師運用專業的智能來協助處理關係上的議題。可洽詢各縣市的心理衛生中心,詢問當地心理諮商資源,或是上網搜尋「各縣市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核准機構」,於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下載核准的心理機構列表,從列表中找尋適切的心理治療所/諮商所。
每位心理師都有不同的專長,也會因心理師資歷不同、諮商類型不同而有不同的收費標準,去電時需確認、核對清楚,較能夠找到合適的心理師。(延伸閱讀:愛兒學推薦心理師)
二、有意離婚或已離婚的資源
若夫妻有意離婚或已離婚,然而在離婚事宜或孩子會面、生活安排有相關困擾需他人協助時,亦可尋求資源協助。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於二○二○年開始推動「社區式家事商談服務實施計畫」,針對有意離婚、離婚中、已離婚或分居中之父母提供家事商談、心理諮商、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親職講座等相關服務。各縣市辦理的詳細資訊,可去電各縣市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洽詢。除此之外,心理治療所/諮商所也可以提供雙方或孩子相關的調適諮商。
三、其他資源
在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網站的「家庭支持」裡,也有許多家庭可使用的資源,如:全台托育中心、親子館名冊、育兒資訊等,在該網站的「育兒親職網」裡,有許多育兒的相關知識課程可供社會大眾線上觀看,讓父母知道如何照顧孩子,以及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你可能還會想看…
童話故事裡的教養智慧|你也曾後悔當父母嗎?為什麼會有這種心情?
「如何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掌握8個重點,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
怎麼有效的引導小孩內化爸媽的教導?找出放縱與權威之間的平衡點。
作者簡介
兒少權心會(總策劃)
社團法人臺灣兒少權益暨身心健康促進協會(Taiwan Association for Wellbeing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ACA;簡稱「兒少權心會」),由熟習處理家事事件的律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師、精神科醫師、兒少職能治療師等各領域助人工作者共同發起,於2017年4月立案登記。
協會核心目標是希望提供跨領域資源整合服務給所有需要的家庭,保障子女最佳利益。期望我們能夠用與孩子同高的角度,傾身聆聽孩子的聲音。
王儷穎、林欣儀、張嘉紋、黃春偉、謝嘉玲、蘇淑貞(作者群)
我們是一群執業十年以上的臨床心理師,雖在不同的地方執業,但都有著與兒童相關的背景與專長,平時主要是進行兒童評估、治療的工作,十年前我們陸續參與了程序監理人的業務。我們擔任程序監理人年資,最資淺的有四年,其餘夥伴則有十年左右,且協助過上百件的程序監理人案件,有著豐富的經驗。
謝子瓔(採訪整理)
社會工作師,從事家暴、離婚等相關社工業務十餘年;目前為自由工作者。作品有:《合作父母與親子會面》(合著)、《小肺人的半肺人生》(文字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