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鈺萍醫師
生產,本該無傷—產後的肌膚接觸,無敵!(上)
《溫柔的誕生》(Pour une naissance sans violence)是法裔產科醫師勒博耶(Frédérick Leboyer)於一九七四年出版的書,出版後使「溫柔生產」開始廣為流行。
這本書的英文版譯者費齊格(Yvonne Fitzgerald)是作者的摯友,她在英文版前言中提到,「正當全世界的母親們都熱烈歡迎它的同時,卻引起了各醫療機構的強烈抗議……」看到這段,出生於一九七四年的我,內心百感交集。
距離勒博耶醫師用新生兒的角度寫下這本書已經四十多年了,在台灣大部分的生產場域裡,寶寶的需求與感受依然沒有受到重視,好孕之所以堅持順勢生產,除了因為它是一種更安全的生產方式,也關乎媽媽與寶寶的人權。
勒博耶醫師提到了寶寶出生後呼吸的灼熱感,若延遲斷臍,可以紓緩這種灼熱感。
寶寶剛離開母親的子宮就馬上剪掉臍帶,
是極度殘忍的手段。
這對寶寶所造成的傷害相當大。
保留臍帶繼續跳動,便能改寫整個出生的經驗。
等待臍帶停止跳動,是在要求接生者更有耐心,與母親一起尊重並跟隨孩子體內自然的生理節奏。 (延伸閱讀:「生孩子眼前真的會閃過人生跑馬燈…。」—生產創傷怎麼解?讓卜慶芳老師陪你聊聊TRE壓力釋放運動(上))
我們前面已描述過空氣突然進入寶寶肺臟時,感覺可比火燒。
不僅如此,在寶寶出生之前,他與環境是一個整體。
外面的世界和他自己沒有任何分別。
他沒有什麼相對的概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二○一二年與二○一四年的報告,「出血」是全世界產婦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在英國卻不是如此,正是因為對於第三產程的處置方式不同。
子宮的肌肉層隨著懷孕周數漸增,會開始細分為功能不同的三層。第一層是內環狀肌(inner circular),主要位於子宮角與子宮頸,生產時幫助子宮頸擴張。第二層是中斜或螺旋肌層(middle oblique or spiral),位在子宮底最厚的地方,通常也是胎盤的所在,會在第三產程胎盤與子宮壁分離時成為自然形成的韌帶,提供強而有力的收縮,關住血管。第三層是外長肌層(outer longitudinal),位置從前側子宮頸越過整個子宮延伸至後側子宮頸,在收縮時會縮短子宮,以利寶寶的下降、胎盤與胎膜的排出。 (延伸閱讀:寶寶正在跟你說話—新手父母必備,讓你一次看懂的新生兒表情包!)
第三產程時,子宮均勻收縮與否,
大大關係著產後出血量。
與兩傳老師第一次生產合作時,他就諄諄教誨,讓產婦的筋膜平順沒有張力,子宮自然就會收縮得很好,不需要子宮收縮劑、也不需要一直揉子宮。
就結構的觀點來看,一直揉子宮只是暫時拉緊筋膜讓子宮收縮;也可能是揉子宮很痛,讓產婦全身都繃緊了?若有出血,應該從產婦的擺位與姿勢下手調整,讓子宮回到正中筋膜張力均等的位置,接下來靠肌膚接觸時催產素持續釋放,就足夠讓子宮好好收縮了。 (延伸閱讀:愛兒學線上課程|懷孕生產大哉問-10堂課解答孕產疑問)
另一方面,肌膚接觸時沒有太多的出血並非難事,而且這些現象在剖腹產時更加清楚。胎盤在沒有任何子宮收縮劑的作用下是「跳出來」的,胎盤娩出之後子宮也沒有什麼出血。
理解這一切的原理之後,只能向以前被我拚命揉子宮以減少產後出血的產婦致上最深的歉意,我們不會再做這麼「殘忍」的動作了。也請相信在每一個當下,醫護人員都是為了安全甚至為了救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做最理想的處置,若是沒有在產前將身體結構調整好,身體的扭轉讓產後的子宮無法順利達到良好的收縮,揉子宮、加藥,還是為了救命。
你可能也會想看…
懷孕更要動起來?孕婦可以做什麼運動?—「孕動」的重點是跟自己的身體在一起(上)
作者介紹
一個生產,影響了三代的健康,每個人都應該來好好了解一番。陳鈺萍醫師 www.facebook.com/mothernature.tw
好孕工作室 monisclassroo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