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鈺萍醫師
而是一陣陣的擁抱,訴說著母親的愛。
所謂的第三產程,指的是從寶寶出生到胎盤完全娩出的這段時間。第三產程需要進行的兩個重要處置,一是「延遲斷臍」,一是「肌膚接觸」。好孕的產家拿到生產計畫書的範本後,會發現我們特別把第三產程列出來仔細討論。
在台灣大部分醫療院所裡,行之有年的常規做法是這樣的:寶寶出生後立即斷臍並積極(主動)處置胎盤(active management)。胎盤娩出後(大部分是被接生者拉出來的)先拿去秤重,再當成醫療廢棄物處理。大部分產婦都沒有看過自己的胎盤,包括我自己當年生產時也是如此。
肌膚接觸方面,
若生產的醫療院所符合母嬰親善的認證標準,
至少需要二十分鐘,
但這樣的時間對於母嬰雙方
生理現象的連結與維持來說其實並不夠。
二○一二年由於「何時該開始給寶寶添加副食品」爭議,帶出「純母乳寶寶是否會缺鐵」的討論,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了「延遲斷臍」的建議。
延遲斷臍能給寶寶帶來很多好處,包括:更多的血容積、增加新生兒血色素值、新生兒前六個月有較高的血鐵質濃度、減少貧血的機率、減少六個月前發生鐵質不足的機率,若是早產兒,還有很多其他的益處。過往認為延遲斷臍會增加母體出血風險、增加寶寶黃疸需要照光的機率等疑慮,都已一一被更新的醫學實證破解。 (延伸閱讀:「新生兒延遲斷臍有哪些好處?」讓婦產科醫生為您解答!)
如何處置胎盤,則需要與臍帶一起討論。
第三產程是媽媽與寶寶肌膚接觸的起始點,
影響了日後哺乳順利與否、新家庭關係的建立,
因此需要更細膩地看待臍帶與胎盤的處置方式。
過往以為胎盤與子宮的剝離,是胎盤與子宮壁之間產生了血凝塊,因此開始剝落。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以往的生產處置常規都會在寶寶出生後立即夾住臍帶,讓這些原本要流回寶寶身上的血無法流出,反而逆向變成血塊積著,也影響了子宮的收縮。若讓臍帶血「順向」流到寶寶身上,胎盤體積縮小,將更有利於子宮肌肉層的收縮,讓胎盤與子宮順利分開。 (延伸閱讀:「自然產好緊張,要注意哪些徵兆? 」透過動畫帶您透視懷孕生產時的身體變化)
若採用這種「順勢」做法,胎盤與子宮壁完全分離的時間只需三分鐘,第三產程的平均時間則是六分鐘。若胎盤附著位置在子宮底,第三產程時間較短;若附著在子宮前壁,可能需要多花一點時間。
和兩傳老師合作以後,我們改從身體結構看胎盤著床的位置。若母親的身體結構是正的,子宮沒有扭轉張力,胎盤大抵會落在子宮底的位置。在第一孕期,若胎盤在前壁或後壁相對低的位置,要去尋找身體的張力來源,讓身體結構還原,這樣胎盤在二十周之前都還有機會「移動」到較理想的位置,生產也會更安全。
你可能也會想看…
「我是這樣幫助自己度過溫柔生產的。」—一位媽咪的自然產經驗的現身說法(上)
好孕40週相關資源 | 就要生產了!分娩產程4階段,需要特別注意那些事情?
作者介紹
一個生產,影響了三代的健康,每個人都應該來好好了解一番。陳鈺萍醫師 www.facebook.com/mothernature.tw
好孕工作室 monisclassroo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