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是孩子控制力差?還是選擇性配合? 我的孩子為什麼總是對於大人的指令,出現不一致的配合度?例如在家裡,爸爸說的話一定按部就班,立即配合;媽媽交代的事就想做再做。在學校,導師課能遵守常規與要求;科任課則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一副老師對他無可奈何的模樣。設限,的確有必要。設限,能讓孩子懂得社會的規範在哪裡。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如何知道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性有問題?」—四個秘訣,幫孩子找出專注力關鍵 列出孩子最感興趣至最不感興趣的活動內容,並從中整理出在這些活動上專注的時間長度。記錄持續時間,並分析在哪些活動下,孩子需要父母在旁才能維持注意力?哪些活動則屬於他自己可以獨立完成?獨立完成的部分非常重要,因為這表示,孩子在這些活動中的集中性注意力確實是屬於孩子真正自己控制的。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不被育兒理論逼死,也能成為孩子最好的爸媽(下) 親愛的父母們,你們當初所做出的選擇,都是當時的你們所能做出的最好選擇。不是因為你們做得不夠好,而是因為當初的你們沒有獲得足夠的資源。請關照自己的內心,無需過多地苛責自己。無論生活還是養育,都是在做出無數個選擇。我們無法將已經做出的選擇重來,但我們可以在下一次的選擇中更有力量。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不被育兒理論逼死,也能成為孩子最好的爸媽(上) 很多父母們會發現,自從有了孩子,似乎生活就不是自己的了。將孩子的所有問題都歸結於父母,這是一種簡單粗暴且不負責任的邏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完美媽媽,對孩子只有滋養沒有傷害,似乎這樣就可以成就孩子幸福快樂的一生,這種想法,其實也是一種自我中心主義。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你是在接納,還是在忍受—寫給想要放過自己與孩子的你(下)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以為自己在理智上接納了,但你的身體會告訴你,你究竟是在接納還是在忍受。我們並不是要求自己凡事必須接納,而是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就有了選擇。可以選擇帶著尊重去和對方溝通,也可以選擇降低自己的期待;你可以選擇允許自己暫時做不到接納,也可以就乾脆選擇不接納。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你是在接納,還是在忍受—寫給想要放過自己與孩子的你(上) 「接納」這個詞,大概是目前育兒界和身心成長領域最流行的詞了。無論是對於孩子的行為,還是對於自己的一些狀態,我們都會提到「接納」。到底要「接納」什麼?當我們說接納孩子的時候,並不是孩子做什麼都允許,而是瞭解孩子所有的行為背後的渴望和需求,明白孩子現在所呈現出來的狀態是有原因的。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子關係 親職看版 別輕忽了孩童發展的「不對勁」—過動孩子的適性教養術(上) 就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氣質來說,相對比其他孩子大。面對孩子的高活動量,目的並非是要讓他變得安靜,而是讓孩子的活動量能夠在適當的地方,有適度的表現。例如該靜的時候靜,該動的時候則可以盡情地動。孩子逐漸練習辨識、鑑別,面對不同的情境,活動量分別做出適當的反應。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