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下) 伴侶溝通是可以給予對方建議的,但必須先理解對方的情感、需求。唯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所提出的建議,才有可能貼近對方的現實與情感。被理解後,伴侶更容易敞開心房,接受他人的觀點或行動上的引導,才能不斷累積出「我們」的互動狀態,這就是有足夠信任且親密關係的具體展現。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上) 許多研究伴侶溝通的研究發現,擁有長久且幸福關係的伴侶,兩人在互動時以「我們」開始對話的頻率相當高。使用「我們」說話頻率高,象徵兩人的關係是平等的,對於家庭或關係的問題也是「一起」的,背後代表兩人對彼此的高度信任與親密感,這也就是「轉向」的互動關係。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親子關係 親職看版 「想像力可以被培養嗎?」—邊讀邊想像,讓提問力如虎添翼 缺乏想像力的孩子無法進行擴散性思考,因此只會背下「母親」這個詞,不會延伸出其他詞彙,無法觸類旁通,讀書也會讀得比較辛苦。幾種閱讀方法,能豐富孩子的想像力,進而提升其提問力。第一,請孩子一邊閱讀,一邊想像書中場景。第二,運用偵探式閱讀法。第三,問「如果這樣的話?」。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親子關係 親職看版 「為什麼孩子都句點我?!」—封閉式提問與開放式提問 孩子的回答會根據家長的提問方式而不同,內容不同,孩子的情感、表情,以及對話氛圍都會不一樣。只有一個固定答案的封閉式提問,會剝奪閱讀的樂趣。閱讀的樂趣若減少,孩子便只會被動地閱讀,形成不會主動提問的大腦。開放式提問能讓大腦自由發揮。因為答案不只一種,沒有正確答案也沒有錯誤答案。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親職看版 保護得太好,孩子反而長不大。—練習適度放手,讓孩子接受「不是想要就一定會得到」(下) 作為一位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一帆風順、如魚得水地成長。然而,現實生活往往充滿了各種挑戰和挫折。追求帶養方法的完美,有時候會讓孩子失去健康的經驗挫折的機會,如何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是許多家長所關注的議題。過度保護孩子會讓他們無法學習社交和情緒管理能力。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親職看版 保護得太好,孩子反而長不大。—練習適度放手,讓孩子接受「不是想要就一定會得到」(上) 作為一位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一帆風順、如魚得水地成長。然而,現實生活往往充滿了各種挑戰和挫折。追求帶養方法的完美,有時候會讓孩子失去健康的經驗挫折的機會,如何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是許多家長所關注的議題。過度保護孩子會讓他們無法學習社交和情緒管理能力。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拆解情緒包袱,輔導老師帶你跟孩子一起練習非暴力溝通(下) 「我訊息」其實也並非正向教養的專利,許多分享「如何有效溝通」的相關文章中都會提及「我訊息」的運用。「我訊息」的三個步驟如下:一、我覺得:將焦點專注在某一個,把自己的情緒/感受說出來。二、因為:客觀描述讓自己產生情緒/感受的特定狀況或行為。三、我希望:針對此事,說明自己的建議或請求。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拆解情緒包袱,輔導老師帶你跟孩子一起練習非暴力溝通(上) 愈來愈多家長願意嘗試非傳統的教養方式來陪伴孩子成長,期待能降低親子衝突,營造更加和諧親密的家庭氛圍。如果你有耳聞過,甚至已經開始在家庭生活中練習「正向教養」,對於今天想要分享的「非暴力溝通」應該也不會陌生,讓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吧!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親子關係 「什麼是正向教養?」—搞懂正向教養,家長必備的9大關鍵概念(上) 孩子是天生思想家,生來就是完整的人類,好消息是,一旦我們認知到這點,我們就不需再額外提醒自己「他們需要我們尊重」,他們自會提醒我們。一旦我們真的睜開雙眼,就無法不注意到小寶寶們有多關注我們的一言一行,以及他們世界中的其他種種細節。他們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小把戲。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