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如何更瞭解我們的孩子?小兒科醫師帶我們解讀行為背後的意義 單單關注行為這件事可能會讓我們誤解或誤診孩子,小兒科醫師克勞蒂亞·戈爾德 (Claudia Gold)提出以發展跟關係的角度來看待孩子,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這會讓我們能夠將焦點從個人行為放到思考該行為背後的意義上,而這將會大大拓展我們回應孩子的方式。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爸爸媽媽們,把焦點放在10個重要事物上,有助教養出善良懂事的孩子 育兒是非常複雜的工作,我們一不小心,就會過於關注其中一個面向,而忘記了其他面向。我們常常看到父母重視紀律,用傳統的管教來改變孩子行為。然而,要塑造孩子性格,比起用各種方法或技巧來矯正孩子行為,還有許多其他、更重要的方式。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暫時隔離法不太有效?專家提出3種更有效的替代方法 暫時隔離法是相當常見的管教方式,照顧者可能會要求孩子坐在椅子上「好好思考他們剛剛做了什麼」。但你知道坐在那邊時,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嗎?他們想的可能是:「什麼時候會結束?」、「媽媽好壞」,或是「我好想站起來,我想要起來了!」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孩子開學後要入小學了,爸媽如何幫孩子預備進入小一新生活? 孩子要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了,父母可以怎麼幫孩子準備進入小一新生活呢?從幼兒園「最大的」孩子變成小學「最小的」孩子、面對更大的校園、更多的同學及老師、更長的上學時間...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不斷打擊自我的「惡性羞恥」是什麼?又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適度的羞恥感是人類共有的,是學習規範行為、讓我們可以在社群中共同生存的機制,你可能甚至可能把它視為人類意識的開端。因此,每個孩子在被糾正時都會出現這個本能反應,這沒什麼大問題,只要孩子最終感覺到的是安心、踏實,而非被處罰...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小孩真的會「假哭」操控大人嗎? 常常聽到大人說小孩很聰明,知道找誰討拍,知道找誰有糖吃。但小孩真的會假哭嗎?一位托兒所老師寫信給親職教育專家珍奈特‧蘭絲柏芮(Janet Lansbury)詢問關於幼兒假哭的狀況,如果一個孩子只能用假哭來表達自己的狀況,那會是什麼原因呢?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爸媽們,你還在使用「暫時隔離法」嗎?試試「積極介入法」吧! 作者轉向正向教養法後,發現「積極介入法」(time-in,指家長陪伴著孩子待在某處,讓孩子能傾吐關於事件的種種)很有效,不但能和孩子建立關係,還能導正孩子的行為...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孩子愛搗蛋怎麼辦?試著找出孩子的焦慮:10種爸媽容易忽視的焦慮症狀 要怎麼辨別孩子是否在焦慮呢?小孩的焦慮並不好分辨,因為孩子尚未發展出能夠適當表達自己狀態的方式,所以讓專家帶領你認識孩子的10種焦慮症狀。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大人可別忘了,童年當初一點也不容易! 已經長成大人的我們,可能常常會忘了童年有多不容易。有時候真會覺得孩子反應過度,卻忘記了小時候的自己碰到這樣的小事情,可能也會如此。對孩子來說,很多經驗都是第一次經歷,很多感受是第一次來襲,他們尚未長出足夠的「情緒肌肉」來應付身為大人的我們已經知道如果應付的事情。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記當時小時候的不容易,在孩子身邊陪伴他度過這些衝擊,長出屬於自己的「情緒肌肉」。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