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General 專業選文 專業選文系列 |兒童心理治療是什麼呢? 如果要讓兒童過上情感豐足的生活,那麼讓他們感到被理解就非常重要。覺得被理解,也能幫助孩子們更充分地從教育中獲益。在這本書中,我們順著瑪格麗特的思路一覽兒童和家庭的工作,也讀到各種家庭變故,這些孩子、青少年與家長如何面對自身的認同難題。 Share
繼續閱讀 嬰兒 親子關係 專業選文系列 | 「媽媽好不容易把你生回來了。」—壓抑哀痛和替補兒童症候群(下) 。作者發現,病理性悲傷反應的唯一預測因子是家中有新生兒,緊跟在具有指標性的兒童過世之後而來,例如:相較於失去孩子後沒有馬上再懷孕,或是六個月之後再懷孕的母親,懷著雙胞胎、卻只有一位倖存的母親,或是失去孩子後五個月內再度懷孕的母親,更可能出現病理性悲傷症狀。 Share
繼續閱讀 嬰兒 親子關係 專業選文系列 | 「媽媽好不容易把你生回來了。」—壓抑哀痛和替補兒童症候群(上) 。作者發現,病理性悲傷反應的唯一預測因子是家中有新生兒,緊跟在具有指標性的兒童過世之後而來,例如:相較於失去孩子後沒有馬上再懷孕,或是六個月之後再懷孕的母親,懷著雙胞胎、卻只有一位倖存的母親,或是失去孩子後五個月內再度懷孕的母親,更可能出現病理性悲傷症狀。 Share
繼續閱讀 嬰兒 親子關係 專業選文系列 | 精神分析的跨世代女性凝視—媽媽和寶寶的相互欣賞,兩人的瘋狂? 母親對她所哺育和照顧的嬰兒的愛,比起她後來對於成長中的孩子的愛,要深刻許多。本質上,這是一種是令人全然滿足的愛情關係,不僅滿足了每一個心願,也滿足每一個生理需求;如果它代表的是人類可以實現的幸福形式之一,那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使長期受到壓抑的願望衝動可以不受責備地獲得滿足。 Share
繼續閱讀 嬰兒 幼兒 熱門專題 「什麼是心智化?」—人類依附關係、情感調節、自我發展的基石。 早期跟照顧者互動的功能是為了使幼兒可以充分地開展出理解他者與自我心智狀態的能力。剛出生的孩子完全仰賴父母的回應來理解自己的需求。在不安全的依附關係裡,孩子無法理解自己的情緒,自然就無法藉由情緒來調節行動,於是陷入混亂當中。而這混亂又回過頭來使父母更難理解孩子,使依附更難安全。這是心智化與依附之間的惡性循環。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