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難道我不是為了孩子好嗎?」—從一位母親帶養女兒的反思,看見孩子自由成長的力量 在思考女兒的學業和工作時,在「想保護她」、「不希望她吃苦」之餘,因為是同性,總覺得有那麼一瞬間,會混入「家長自我實現」的成分。那條界線很模糊,例如我「為了女兒好」,有讓她上英語線上課程。但你很難說我完全沒有摻雜任何「我以前也想學英語」、「我也曾想去國外工作看看」的成分在裡面。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怎麼讓孩子學得深?」—探索和觀察,是孩子最好的學習起點 想要好好說明,得先好好觀察;沒有觀察,就無法記述,更無法說明。對於孩子們來說,觸摸、觀看、嗅聞、品嚐和搓揉等行為都是觀察的方法。當觀察得太淺略,就無法記述和說明,也無法產生新的發明和發現。孩子要熟悉某個事物,與之愉快相處,最終才能產生喜愛之情。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幼兒發展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如何培養聰明又熱愛學習的孩子?—專家指出:保持成長型思維是關鍵(下) 孩子在遊戲中,會為了完成目標而克服障礙,從中發展成長型思維。他們學會如何面對挑戰,發現努力與好奇心能幫助自己成長,並感受到挑戰的樂趣。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專家質疑傳統教育是否真的是最佳學習方式。他們認為,單純讓孩子背誦知識,反而會削弱成長型思維,而探索興趣與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才是更有效的教育。 Share
繼續閱讀 專業選文 幼兒 幼兒發展 專業選文系列 | 別要求孩子活的順從乖巧,因為快樂的泉源來自活出富創造力的人生(下) 有創造力的感覺比甚麼都更讓人覺得「人生是值得活下去的」。跟這種生活態度恰恰相反的,則是對外在現實百依百順的順從關係,在這種關係裡,我們必須努力融入或費力去適應外界的大小事宜。因此,對個人來說,對現實的逆來順受,有種白忙一場的味道,而且還連帶著一種消極的想法,彷彿一切都無所謂,人生也不值得活。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幼兒發展 專業選文系列 | 別要求孩子活的順從乖巧,因為快樂的泉源來自活出富創造力的人生(上) 有創造力的感覺比甚麼都更讓人覺得「人生是值得活下去的」。跟這種生活態度恰恰相反的,則是對外在現實百依百順的順從關係,在這種關係裡,我們必須努力融入或費力去適應外界的大小事宜。因此,對個人來說,對現實的逆來順受,有種白忙一場的味道,而且還連帶著一種消極的想法,彷彿一切都無所謂,人生也不值得活。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我的小孩很有創意,怎麼培養他繼續發展?」—4個方法,點亮孩子的內在天賦。 認識到天賦是我們孩子的獨特本質,這會使得我們的教養孩子成為發現、探索和鼓勵這「內在的教師」的機會。火花已經有了,我們的工作是弄清楚用什麼方法,以及何時點燃孩子的內在火焰,何時放手隨它發展。我們藉著培養孩子與生俱來的渴望,和讓她盡可能地獨立探索世界來點燃天賦。若是我們在這些事情上直接為孩子做決定,我們冒著將他們的注意力轉離內在引導的風險,把他們訓練成為追隨者而不是原創思想家。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幼兒發展 成功心理學的「心開始」—比起天賦,心態才是成長的關鍵。 你認為一個人的成就,是先天的基因、天賦決定的,還是可以由後天的努力、學習來改變?史丹佛大學的Carol Dweck在研究中指出兩種不同的心態或思維模式: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 與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持固定心態者,認為每個人的才能、天賦是固定的,你可以找出你擅長的部份,並努力去發揮,但對於你自己不擅長的部份,那大概就是你沒有天分,再努力也沒有用。相對地,持成長心態者,認為重點不在於天賦,而在於個人的努力,並會看重自己努力之後進步、成長的部分;對於自己可能一開始不擅長的部份,也會願意去嘗試、學習。 Share
繼續閱讀 嬰兒 幼兒 幼兒發展 「自律跟堅持可以從幾歲開始教?」—實驗指出15個月大的寶寶就能從示範中學習。 努力的重要性深深影響著我們每天的時間安排。近來的研究顯示,在智商一樣的狀況下,自律性和堅持度提升了學術表現,甚至我們個人對於努力的信念也可以影響學術表現。比起相信能力是固定特質的孩童們,相信努力帶來成就的孩童們表現更為傑出。寶寶最早可以從幾歲開始學?實驗發現15個月大的寶寶看過成人堅持並成功後,在任務中願意更努力嘗試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誇獎小孩是有技巧的!」—這樣讚美能增強孩子的內在動機跟自尊心。 研究顯示過度的讚美與獎勵,像是貼紙統計表或獎品,根本無法讓小孩擁有學習的動力。誇獎小孩也是有技巧的。當有人能夠注意到我們、感謝我們、或欣賞我們所付出的努力,特別是當我們苦苦掙扎後終於練成了某樣新的能力,這種感覺非常棒。但是如果讚美自動化地一再重複,而且讚美缺乏真正的根據,則會變得有點貶抑之意、或變得毫無意義。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