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真的很討厭這樣的自己。」—自我厭惡的根源其實來自童年的創傷?(上)
當家庭規則中對「好孩子」的定義過於狹隘,並對「不好的行為」有過於強烈的指責時,孩子容易踏入非黑即白的陷阱。這些孩子外在表現很兩極,有的努力維持乖寶寶形象,總是不需讓人擔心;有的自我放棄、冥頑不靈。但當他們認定問題無法改變時,皆容易透過自我懲罰或放縱的行為,來緩解對自己失望的挫折感。而當家庭規則模糊,孩子較難建立自我信任,常對自己的判斷產生質疑。
Share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