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童話故事裡的教養智慧|對孩子發完脾氣感覺好糟糕,該怎麼看待跟處理這種衝突呢? 大多數父母都會經常對孩子感到生氣,當我們發脾氣時,有時還會感到有點愧疚。雖然毫無節制的憤怒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但在近期的文章中,我一直在思考對孩子生氣可能帶來的正向部分。雖然這似乎很違反直覺,但重要的是要記得孩子是會在我們的示範之中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的。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親職看版 「你那什麼態度?!」—當孩子回嘴、鬥嘴、不耐煩,記得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情緒表達」與「情緒宣洩」的差異在於,情緒表達是嘗試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會顧慮聽者的感受,而情緒宣洩則是完全不顧周邊人的感受,恣意地把心中的火倒出來,造成傷害也不在乎。孩子點燃了我們的情緒,但是,情緒是屬於自己的。要怎麼處理它(情緒),我們是可以選擇的。情緒控管的成熟期,大概是十八到二十五歲,身為成人的父母,相較於孩子,我們理應是情緒管理比較穩定的一方。我們要展現出以「情緒表達」的處理方式,成為孩子最棒的一面學習鏡子,這才是真正愛他們的方式。因為,他們值得我們用更好的方式來對待。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如何尊重、不磨滅孩子自在的天性,又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東西呢? 即使是一個靈巧活潑又與外界互動良好的孩子,也不可能要他在四歲之前整理東西的。不過在這之前,應該讓孩子看到自已的父母是怎麼整理東西的。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找不到我的東西了,你一定移動過。」在與孩子一起尋找之後:「你看!你把它們隨便放到別的地方了。」家長要讓孩子注意到,因為他的好動,把某樣東西拿走了,然後當他對這樣東西不感興趣的時候,又隨意把這個東西留在了某個地方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我的小孩很有創意,怎麼培養他繼續發展?」—4個方法,點亮孩子的內在天賦。 認識到天賦是我們孩子的獨特本質,這會使得我們的教養孩子成為發現、探索和鼓勵這「內在的教師」的機會。火花已經有了,我們的工作是弄清楚用什麼方法,以及何時點燃孩子的內在火焰,何時放手隨它發展。我們藉著培養孩子與生俱來的渴望,和讓她盡可能地獨立探索世界來點燃天賦。若是我們在這些事情上直接為孩子做決定,我們冒著將他們的注意力轉離內在引導的風險,把他們訓練成為追隨者而不是原創思想家。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當別人稱讚小孩時,該怎麼回應呢?—除了謙讓外讓我們陪孩子一起這樣思考。 你是個樂於接受讚美的人嗎?或者,你面對稱讚會手足無措嗎?當下的感受又是什麼呢? 每個人給予和接受讚美的態度,都呼應著自我形象與自信程度。讚美別人時,需要暫時將注意力移向別人,讓他人成為主角,反之被稱讚時則是要將眼光轉向自己。內在價值足夠的人,不只能夠享受目光,也樂於分享關心。讚美不是評斷與標籤,它是關係的交流與接收,也是提供一個認識自己與擴充自信的捷徑,每一回都很值得被聽見。 Share
繼續閱讀 嬰兒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看人臉色其實是人類本能?」—出生幾個小時的新生兒,就可以開始區辨媽媽的臉。 人臉以及臉部表情對我們人類有特別的影響力。一張友善的臉會讓我們感覺溫暖舒適,敵意的臉則會激起恐懼甚至憤怒。所以當我們還是個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學會辨識人臉以及臉部表情?當家長的臉部表情有著非常豐富的訊息,嬰兒會學到什麼呢?當其他研究者把注意力放在情緒發展時,我花了許多年研究嬰兒和兒童如何辨識人臉以及臉部的情緒表現。在出生幾個小時內,新生兒便會對自己母親的臉產生一種獨特的偏好。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心理師媽咪系列| 聖誕節最好的禮物,其實是相互陪伴跟體會感恩的力量。 除了物質上的滿足之外,我可能更希望孩子可以因這個節日能更感恩身邊的人事物,這些從來不是理所當然,但可能因為父母不斷地給予而讓孩子忘了學會感謝,此外對於大人本身,我想需要去思考的是,這一年我到底花了多少時間陪伴孩子呢?比起琳瑯滿目的物質,與節日渲染的氣氛,最好的禮物就是牽起孩子的小手,陪伴他們去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好事物。以下針對聖誕節除了送禮物還可以做的事,我有以下小建議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教養專家真的都做得到書上寫的?」—放過自己吧,其實教養不必糾結於最理想方式。 當小孩還處在嬰幼兒時期,教養專家提出的知識與做法,尤其是小兒科醫生、嬰幼兒發展心理學者的建言,對父母育兒非常受用。但隨著孩子長大,獨特的氣質開始和生長環境奇妙混搭,日漸成形,此時專業第三者的建議應該逐漸退居二線,讓在日常前線與孩子交鋒的你,擔當主要決策者。教養不是知識的傳遞、技巧的指導,而是以生命對生命、用一筆一畫為彼此刻出形狀。當照顧者無法接觸過去的生命經驗,對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沒把握、甚至毫無頭緒時,自然無法掌握眼前那活蹦亂跳、只想逃出爸媽五指山的獨特生物。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終結霸凌」不只是教育問題,而是整體文化層面需要思考的權利與關係議題。 大多數霸凌者也是霸凌的受害者,令人難過的是,這就是霸凌運作的方式。霸凌會一直存在,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撫養孩子長大的方式,並沒有妥善地共享權力,而是很大部分地試圖掌握及操控孩子。霸凌是關係的問題,也只能用關係來解決。我們要讓家長更容易接觸到親職教育,來學習這些新的方式。我們需要學校老師以及管理人員受到訓練,能夠以正向教養的方式來引導孩子。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