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tag
責任感的養成
14 posts
「學習當自己人生的主人」—說話權、選擇權與承擔責任的練習(上)
當孩子開始學習說話,其實就同時在表達自己心中所想、所見,我們跟他對話,是要讓他學著靠近自己內在真實的想法和感受,我們跟他對話,是要讓他學著靠近自己內在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孩子如果有自己的意見,而跟那時父母的安排不一樣,我們可以給孩子有限度的選擇,讓孩子練習負責。
Share
「孩子對份內的事總是心不在焉怎麼辦?」—讓孩子學會替自己的事情負責。
一個小孩子能夠分得清「拿」與「偷」的區別嗎?完全分不清。兩、三歲的孩子去超市時,常常會在超市裡面用手拿所有自己搆得到的東西。這沒關係,可是這時候是否就應該試著讓孩子了解自己不應該隨便拿東西呢?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有必要認真對待這件事情。不要扇孩子耳光,要說:「我敢肯定,你又被自己的手給矇騙過去了,就像小狗的嘴見到東西就咬一樣,你讓自己的手什麼東西都拿。不要再讓手這麼做了!女生、男生都要管好自己的手。」然後再把東西還回去
Share
怎麼養出自動自發、肯負責任的孩子?—15個策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下)
不要把小孩貼上「不負責任」的標籤永遠不要認為孩子是「不負責任」的,因為這種看待孩子的方式往往會成為自證預言。創造一個沒有指責的家庭環境,因為指責會讓每個人都進入防衛狀態,變得更小心翼翼以及有攻擊傾向,而不是做出補償。這通常是小孩對家長說謊的第一名理由。更糟糕的是,當我們指責他們,小孩就會找出各種理由來說明這不是他們的錯─至少在他們心裡會這麼想─因此他們並不會為此負責任,而問題便有可能再次發生。
Share
怎麼養出自動自發、肯負責任的孩子?—15個策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上)
我們都希望能夠培養負責任的孩子。第一件事是,你要知道責任感對孩子是一件好事,而不是一個負擔。所有的小孩都想要感覺自己是能夠負責的─有權力,而且能夠回應需要處理的事情。他們需要這樣的經驗來建立自尊,並且讓生活有意義感。小孩不想要只是被照顧得好好的。他們需要感覺自己對這個世界是重要的,感覺自己的生活有正向的貢獻。
Share
不要急著出手幫孩子解決問題,5步驟陪伴孩子長出因應挫敗的本事 。(上)
不要急著出手幫孩子解決問題。為什麼?第一,有很多我們大人自以為能幫上孩子的方式,對孩子而言卻是越幫越忙。第二,當你在最短時間內,幫助孩子剷除當前的困境,也同時移走了孩子從困境中學習的機會。我始終覺得,比起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因應問題」。所謂因應問題,就是知道當前的困境並非一時半刻能夠移除,但仍有勇氣去面對,並能與困境共處,最終從中學習與成長,甚至超越困境。
Share
「你怎麼可以這樣?快點說對不起! 」—強迫幼兒道歉他們真的懂反省嗎?
幼兒們永遠身處在戰鬥俱樂部狀態裡,他們真的有很多需要道歉的事情。可能僅僅因為其他小孩站在自己旁邊,就拿離自己最近的鈍器打趴他們。他們會在聽故事的時候脫掉衣服,享受輕拂過屁股的風,完全不顧慮世俗眼光。有時你可能會聽到小孩模仿著說「對不起」,但其實他們不覺得對不起。他們這麼做是為了避免被處罰或被抱起來帶回家睡午覺。
Share
如何尊重、不磨滅孩子自在的天性,又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東西呢?
即使是一個靈巧活潑又與外界互動良好的孩子,也不可能要他在四歲之前整理東西的。不過在這之前,應該讓孩子看到自已的父母是怎麼整理東西的。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找不到我的東西了,你一定移動過。」在與孩子一起尋找之後:「你看!你把它們隨便放到別的地方了。」家長要讓孩子注意到,因為他的好動,把某樣東西拿走了,然後當他對這樣東西不感興趣的時候,又隨意把這個東西留在了某個地方
Share
「誇獎小孩是有技巧的!」—這樣讚美能增強孩子的內在動機跟自尊心。
研究顯示過度的讚美與獎勵,像是貼紙統計表或獎品,根本無法讓小孩擁有學習的動力。誇獎小孩也是有技巧的。當有人能夠注意到我們、感謝我們、或欣賞我們所付出的努力,特別是當我們苦苦掙扎後終於練成了某樣新的能力,這種感覺非常棒。但是如果讚美自動化地一再重複,而且讚美缺乏真正的根據,則會變得有點貶抑之意、或變得毫無意義。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