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童話故事裡的教養智慧|對孩子發完脾氣感覺好糟糕,該怎麼看待跟處理這種衝突呢? 大多數父母都會經常對孩子感到生氣,當我們發脾氣時,有時還會感到有點愧疚。雖然毫無節制的憤怒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但在近期的文章中,我一直在思考對孩子生氣可能帶來的正向部分。雖然這似乎很違反直覺,但重要的是要記得孩子是會在我們的示範之中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的。 Share
繼續閱讀 寫給爸爸 親職看版 給爸爸的照顧指南—爸爸不是媽媽不在時的代打,而是促成健康母嬰關係的要角。 依附照顧是一個重大的任務,不能只是由母親來承擔。寶寶也需要爸爸給予的關愛的回應,以及只有爸爸能夠提供的特別的安撫以及樂趣。先生也可以藉由關愛和支持自己的太太,來讓孩子獲得更完整的愛。事實上一個家如果沒有投入的、滋養家庭的父親,是很難形成健康的親子依附關係的。即便在寶寶的前幾年,會自然地比較偏好母親,但這不代表爸爸可以卸下責任。爸爸能夠創造出一個支持性的環境,讓媽媽可以將能量投注到照顧寶寶上。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心理師媽咪系列| 聖誕節最好的禮物,其實是相互陪伴跟體會感恩的力量。 除了物質上的滿足之外,我可能更希望孩子可以因這個節日能更感恩身邊的人事物,這些從來不是理所當然,但可能因為父母不斷地給予而讓孩子忘了學會感謝,此外對於大人本身,我想需要去思考的是,這一年我到底花了多少時間陪伴孩子呢?比起琳瑯滿目的物質,與節日渲染的氣氛,最好的禮物就是牽起孩子的小手,陪伴他們去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好事物。以下針對聖誕節除了送禮物還可以做的事,我有以下小建議 Share
繼續閱讀 嬰兒 幼兒 親子關係 「當了媽媽後,我發現我對孩子的保護慾變的超強。」—孩子出生後,爸媽的大腦原來會進化! 為了確保寶寶的生存、茁壯長大,父母——特別是母親——會在大腦中開發出額外的雷達系統,以便滋養和保護他們的嬰兒。很多時候,我對母親的直覺感到著迷,「我就是知道寶寶需要些什麼...」或「我知道寶寶有些地方不舒服了...」,新的神經科學研究顯示,確實如此,當媽媽和爸爸成為父母時,他們的大腦會發生一些好的變化。 Share
繼續閱讀 寫給爸爸 懷孕生產 每周孕事 親職看版 Podcast|「我也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爸爸的。」—生產隊友的醞釀(下) 常常有爸爸會因為懷孕期的太太很焦慮,同時也陷入焦慮當中,不知道該如何支持太太。黃國洋醫師提醒爸爸們要相信自己和另一半的默契,當感情基礎在的時候,只要順應著伴侶的需求,她會告訴你她需要什麼,你可以怎麼做。有的先生覺得他只要陪產檢,就已經做了先生應該做的事情,但這遠遠是不夠的,可是要如何培養一個生產隊友,先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做好什麼樣心理準備? Share
繼續閱讀 寫給爸爸 懷孕生產 每周孕事 親職看版 Podcast|「我也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爸爸的。」—生產隊友的醞釀(上) 「我是當爸爸了之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的。」這是很多年前汽車的廣告詞,也是很多父親的生命經驗,相對於過往在懷孕生產階段把伴侶排除在外,現在,更鼓勵孕婦邀請伴侶從孕程就開始積極地參與,在生產的時候伴侶將成為一個最佳的生產隊友,一起為未來親職做好準備。很多伴侶在婦產科門診的時候都會抱怨:「自從懷孕之後我老婆好像變了一個人,情緒很難掌握,我一不小心踩到她的雷,她會一整天都很不開心…」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熱門專題 親子關係 愛兒學專訪 | 大羊媽媽的教養甘苦談 擁有超過二十七萬粉絲的豬羊一家,相信大家對他們的生活並不陌生,甚至很多粉絲幾乎是看著小豬小羊從小長大的。大羊媽認為教育,是讓孩子表達創意、探索興趣的。教育和養育是很不一樣的。經過這次專訪,讓我們更有機會了解他們數不盡的堅持與努力,不斷思考孩子、隨時做出調整,才經營起歡樂又充實的生活。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過年過節,我們家都會…」—建立家庭儀式感,創造關於家的溫馨回憶。 回憶起節日,每個人腦中閃過的畫面以及那湧上心頭的感覺都不盡相同:有開心,或難受;有溫馨,或失落。可能會突然想到某個引人發笑的事件,也或許是一些讓心情複雜的往事。相關的研究指出,跟家人一起過節的情感記憶,溫馨的出遊回憶,會成為一股內在力量,讓人感到自身在社會中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感受到被愛,成為滋潤生命的養分。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創傷是身體與情緒的全然分離。」—創傷其實不只是個人事件,更是一種社會的群體困境。 百分之六十的成人都表示擁有艱難的童年經驗,其中包括父母遲遲搞不定離婚、遭遇暴力與虐待,創傷所造成的影響深遠而持久,從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到身體疾病皆屬之。創傷是身體與情緒的全然分離,當現代社會堅持以某種特定的生活方式、特定的父母照養與特定的童年經驗,使得要保持連結變得太過痛苦,我們就必須要以斷開連結來防衛。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