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我心情很好!我心情很差!—情緒起伏大的孩子(下) 孩子突然情緒起伏很大時,可以將這狀況視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受到挫折的求救訊號。剛出生的弟弟妹妹、父母有所爭執、學習分量變多、搬家等環境改變、受到父母嚴格的管教、與朋友之間的關係遇到難題等等,需要確認一下是哪些因素所致。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我心情很好!我心情很差!—情緒起伏大的孩子(上) 通常在五至六歲時,孩子會開始發展出共鳴能力,能夠理解周圍環境並覺察他人的情緒,但他們調節情緒的能力有限,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控制情緒。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父母會忍不住跟著孩子做出激烈的反應。當然,要忍受孩子的脾氣並不容易,但首先理解孩子的心情是很重要的。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怎麼養出性格穩定又健康的小孩?」—從艾瑞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論看6-12歲的成長任務。 求學階段孩子主要的發展任務是:「能否在不同領域中,發展出基本的求學、做事以及待人處事的能力,還是經驗到滿滿的挫折感,以致於困在挫折與自卑中,難以發展」。學校,是這階段重要的關係,如果在學習中的任務順利發展,會獲得勤奮感,但家長必須小心,是否過於看重學校領域的學習。艾瑞克森提及:「如果他把工作當成他唯一的任務,把做什麼工作看成是唯一的價值標準,那他就可能成為最無思想的奴隸。」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怎麼養出性格穩定又健康的小孩?」—從艾瑞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論看0-6歲的成長任務。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是持續一生的,並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而在孩子18歲以前,我們將一起面臨五個重要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核心的發展任務要面對。每階段的發展任務有特定的心理衝突要克服,若順利克服該階段的發展危機,我們便會帶著完成的養分進入下一階段。反之,若沒能順利克服,這些未完成的任務,在往後發展中會形成一些阻力,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親職看版 「你怎麼突然變勇敢了?!」—獨立,是因為帶著安全感前進。 回到身為母親的我來說,我發現我對孩子的印象,並沒有準確地跟著孩子的成長,他長大了,而我還用他小的時候的方式擔心著。這個經驗讓我更明白了: 因為必須放手,所以我們反而有機會看到孩子的成長大過於我們的想像,才有機會改變家長心裡的擔心。然後,我們父母也跟著孩子一起升級。我常會說,『獨立,是因為帶著安全感前進。』勇氣與心理的韌性也是。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親職看版 「沒關係,這都沒什麼好難過的。」—當你著急安慰孩子,可能會錯過真正的理解。(下) 小安過去是一個活潑的小男孩,他熱情、樂於與他人互動,但從某天開始,小安開始顯得悶悶不樂,常發脾氣,對別人的態度和反應很敏感,好像說不得,也不容許別人對自己有評價和批評,這樣的狀況也逐漸影響小安的人際關係,他變得不喜歡和同學玩了,寧願一個人玩也不想經驗衝突;在家時小安容易生氣,當不順意、功課寫不好或是被要求時,小安常常情緒爆炸,需要父母更強硬的態度才能讓小安冷靜下來。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親職看版 「沒關係,這都沒什麼好難過的。」—當你著急安慰孩子,可能會錯過真正的理解。(上) 小安過去是一個活潑的小男孩,他熱情、樂於與他人互動,但從某天開始,小安開始顯得悶悶不樂,常發脾氣,對別人的態度和反應很敏感,好像說不得,也不容許別人對自己有評價和批評,這樣的狀況也逐漸影響小安的人際關係,他變得不喜歡和同學玩了,寧願一個人玩也不想經驗衝突;在家時小安容易生氣,當不順意、功課寫不好或是被要求時,小安常常情緒爆炸,需要父母更強硬的態度才能讓小安冷靜下來。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怎麼養出自動自發、肯負責任的孩子?—15個策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下) 不要把小孩貼上「不負責任」的標籤永遠不要認為孩子是「不負責任」的,因為這種看待孩子的方式往往會成為自證預言。創造一個沒有指責的家庭環境,因為指責會讓每個人都進入防衛狀態,變得更小心翼翼以及有攻擊傾向,而不是做出補償。這通常是小孩對家長說謊的第一名理由。更糟糕的是,當我們指責他們,小孩就會找出各種理由來說明這不是他們的錯─至少在他們心裡會這麼想─因此他們並不會為此負責任,而問題便有可能再次發生。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心理師媽咪系列 親子關係 「你的孩子都很優秀嗎?」—比起優秀,我更希望孩子成為能為自己找到方向,且能對自己負責的人。 「請問你的孩子都很優秀嗎?」這個問題我沒有回答。沒有回答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是:我不能用我心目中的「優秀」來定義孩子,我的「優秀」和他們心裡想要的「優秀」不會一樣。第二是:我也在想:我想要他們變成世間所謂的「優秀」嗎?也許是學業成績或是某些才義的出眾。老實說,如果真的有,應該是會蠻省心且開心的。但想想,我可能更祝福他們成為因為某些特質,或是因為自己找尋到的方向而能對自己滿意且負責的人。而這個過程,我們陪他一起找。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