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tag
幼兒園大小事
32 posts
「不要再搶玩具了!但我該怎麼教?」—在體驗中陪孩子學習物權與界線(上)
「不要搶!」是不是你常對孩子說的話?其實搶玩具並不是壞事,而是孩子在練習和別人相處。表示他已經不再只會「自己玩自己的」了,而開始有了人際互動的欲望。除了阻止衝突,我們也可以選擇陪他在實際經驗中練習尊重與界線。給他空間,他就能慢慢長出自己的社交策略。
Share
媽媽寶寶專欄 | 第一次我們分離:孩子上幼兒園,父母如何安頓自己的內心
這個夏天,你可能正在數著日子:「他快上學了。」一方面擔心他會哭、會不適應,一方面又期盼自己終於可以喘口氣。無論是哪一種感受,它都是真實的——孩子準備上學了,而你也正在經歷一場心裡的轉變。孩子上學,不只是「多一個日常安排」,而是你們關係進入下一階段的開始。
Share
媽媽寶寶專欄 | 小寶貝要上幼兒園了:如何理解孩子的情緒與行為(下)
孩子很少會直接說:「我好想你」、「我有點怕你不回來」,但他們會透過遊戲來表達。在幼兒園一整天,孩子背著自己的情緒,也接住同學的情緒,真的會累。他可能會突然放空、自己待在角落。這些行為是孩子正在學習溝通、面對世界。當你用心傾聽孩子的行為語言,他就會知道——在這段旅程中,他不是一個人。
Share
媽媽寶寶專欄 | 小寶貝要上幼兒園了:如何理解孩子的情緒與行為(上)
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以自己可以承擔的節奏,漸進式地踏入社會生活。他不是一下子被拋進陌生世界,而是一步一步、用他能夠處理的方式,嘗試離開、適應、再回到愛的懷抱裡。從家中走向校園,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正式分離」。這不只是換個地方玩,而是他情緒世界的一次轉換:從依賴到獨立,從熟悉到陌生。
Share
幫助男孩離開羞恥感,長出行動力(下)
有些時候,孩子就是做了一些糟糕的事情,也許傷害到自己或別人,那樣的羞恥感遠遠比被人嘲笑沈重得多。我們要認識羞恥家族的其他成員,分別是罪惡感、愧疚感、懊惱、後悔。它們與羞恥感有一個根本的不同,就是這些感受允許孩子將行為與自我分別開來,它們和羞愧感一樣不好受,但是卻具有行動力和方向性。
Share
幫助男孩離開羞恥感,長出行動力(中)
羞恥感讓個體意識到我不好、我有缺陷,或在他人的眼中我是有缺陷的,當孩子感到羞恥的時候,他知覺到糟糕的不是行為本身,糟糕的是他一整個人。在羞恥感中,我們會從與人的連結中斷開、退後、埋進地洞裡。「同理心」是羞恥感的解方。而保密、沉默和批判,會讓羞恥滋長蔓延。
Share
幫助男孩離開羞恥感,長出行動力(上)
我一直記得一個男孩。他非常年輕,也很聰明,是個有雙大眼睛的個案。但他的心裡,充滿了各種憂慮。最常出現的一種憂慮,是害怕自己工作和人際應對時,會犯錯、有失誤、很丟臉。羞恥感帶來的是極度身體不適、心跳加快、面紅耳赤、反胃感、頭腦空白等等,非常強烈而痛苦的感受。
Share
開學不慌亂:進入幼兒園前,幫孩子調整作息的實用指南(下)
開學前,讓孩子在家也有「午睡儀式」,透過睡眠,孩子的大腦有機會消化和整合這些經驗,讓他在下午重新再出發。建立穩定作息,不等於死板地要求孩子每晚幾點上床。作息的重點不是「照表操課」,而是維持「穩定感」。除了作息,也可以透過日常互動幫孩子建立「入園的心理地圖」。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