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嬰兒 親子關係 專業選文系列 | 「媽媽好不容易把你生回來了。」—壓抑哀痛和替補兒童症候群(下) 。作者發現,病理性悲傷反應的唯一預測因子是家中有新生兒,緊跟在具有指標性的兒童過世之後而來,例如:相較於失去孩子後沒有馬上再懷孕,或是六個月之後再懷孕的母親,懷著雙胞胎、卻只有一位倖存的母親,或是失去孩子後五個月內再度懷孕的母親,更可能出現病理性悲傷症狀。 Share
繼續閱讀 嬰兒 親子關係 專業選文系列 | 「媽媽好不容易把你生回來了。」—壓抑哀痛和替補兒童症候群(上) 。作者發現,病理性悲傷反應的唯一預測因子是家中有新生兒,緊跟在具有指標性的兒童過世之後而來,例如:相較於失去孩子後沒有馬上再懷孕,或是六個月之後再懷孕的母親,懷著雙胞胎、卻只有一位倖存的母親,或是失去孩子後五個月內再度懷孕的母親,更可能出現病理性悲傷症狀。 Share
繼續閱讀 嬰兒 親子關係 專業選文系列 | 精神分析的跨世代女性凝視—媽媽和寶寶的相互欣賞,兩人的瘋狂? 母親對她所哺育和照顧的嬰兒的愛,比起她後來對於成長中的孩子的愛,要深刻許多。本質上,這是一種是令人全然滿足的愛情關係,不僅滿足了每一個心願,也滿足每一個生理需求;如果它代表的是人類可以實現的幸福形式之一,那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使長期受到壓抑的願望衝動可以不受責備地獲得滿足。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幼兒發展 「孩子的遊戲表達其實大有深意?」—心理師告訴你為什麼要觀察孩子玩遊戲。 「鳥飛,魚游,孩子遊戲。」遊戲是孩子的語言,你是否曾經好奇孩為何扮演爸爸或媽媽、公主或勇士?反覆玩看醫生的劇碼?常常在跟我們躲貓貓,到底什麼是遊戲?對孩子而言遊戲如同生活的工作與使命。它是特殊的「語彙」,幼兒透過非語言的方式傳遞內在的信息。沒有目的性的玩,其實是孩子正在用象徵的方式,讓創造力在想像的空間馳騁。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