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General 正向教養 在比較與肯定之間:從8-9歲孩子對讚美的反應,理解學齡期孩子比較時的真實需求(上) 在八歲到九歲這個階段,孩童開始會對某些事情形成較為清楚的觀點,例如,誰比誰聰明。對極少數的孩子而言,與他人比較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認知到一個人不會在每一件事情上是最厲害的已經是相當難過了,要是與家人的關係也不好,在學校又交不到朋友,這個狀況就會變得無法忍受了。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不被育兒理論逼死,也能成為孩子最好的爸媽(下) 親愛的父母們,你們當初所做出的選擇,都是當時的你們所能做出的最好選擇。不是因為你們做得不夠好,而是因為當初的你們沒有獲得足夠的資源。請關照自己的內心,無需過多地苛責自己。無論生活還是養育,都是在做出無數個選擇。我們無法將已經做出的選擇重來,但我們可以在下一次的選擇中更有力量。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不被育兒理論逼死,也能成為孩子最好的爸媽(上) 很多父母們會發現,自從有了孩子,似乎生活就不是自己的了。將孩子的所有問題都歸結於父母,這是一種簡單粗暴且不負責任的邏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完美媽媽,對孩子只有滋養沒有傷害,似乎這樣就可以成就孩子幸福快樂的一生,這種想法,其實也是一種自我中心主義。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你是在接納,還是在忍受—寫給想要放過自己與孩子的你(下)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以為自己在理智上接納了,但你的身體會告訴你,你究竟是在接納還是在忍受。我們並不是要求自己凡事必須接納,而是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就有了選擇。可以選擇帶著尊重去和對方溝通,也可以選擇降低自己的期待;你可以選擇允許自己暫時做不到接納,也可以就乾脆選擇不接納。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你是在接納,還是在忍受—寫給想要放過自己與孩子的你(上) 「接納」這個詞,大概是目前育兒界和身心成長領域最流行的詞了。無論是對於孩子的行為,還是對於自己的一些狀態,我們都會提到「接納」。到底要「接納」什麼?當我們說接納孩子的時候,並不是孩子做什麼都允許,而是瞭解孩子所有的行為背後的渴望和需求,明白孩子現在所呈現出來的狀態是有原因的。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帶養難題 正向教養 「到底怎麼講才會聽?」—幫助男孩從混亂到穩定的4個陪伴關鍵(下) 男孩拒絕父母的要求,並不是父母做得不好,而是因為他們想激怒父母。因此,父母要保持冷靜,避免情緒失控、大喊大叫或威脅懲罰。暴怒不僅會讓男孩害怕,還會顯示出他們喪失了領導力。最有效的方法是重複某項任務。這時,男孩需要更多的支持,幫助他逐步解決問題。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帶養難題 正向教養 「到底怎麼講才會聽?」—幫助男孩從混亂到穩定的4個陪伴關鍵(中) 有一點非常重要:不要輕易給男孩貼標籤或下定論。例如:「這個男孩就是這樣,沒什麼希望了,他根本適應不了社會,以後也好不到哪裡去。」事實並非如此,所有的不足和問題都可以彌補。事實上,所有的孩子天生都有完成任務的能力和渴望,儘管一開始可能能力不足或缺乏動力。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帶養難題 正向教養 「到底怎麼講才會聽?」—幫助男孩從混亂到穩定的4個陪伴關鍵(上) 男孩變得「難教」的可能原因之一是,男孩與成年人的關係有問題。這裡指的問題,是成年人與孩子的關係不明確,且缺乏說服力。一個在父母明確指令下成長,並將其視為準則的男孩,通常可以在六到九歲時,對父母的引導做出適當的反應並內化,知道哪些行為會帶來不太好的後果。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