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幼兒發展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如何培養聰明又熱愛學習的孩子?—專家指出:保持成長型思維是關鍵(下) 孩子在遊戲中,會為了完成目標而克服障礙,從中發展成長型思維。他們學會如何面對挑戰,發現努力與好奇心能幫助自己成長,並感受到挑戰的樂趣。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專家質疑傳統教育是否真的是最佳學習方式。他們認為,單純讓孩子背誦知識,反而會削弱成長型思維,而探索興趣與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才是更有效的教育。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幼兒發展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如何培養聰明又熱愛學習的孩子?—專家指出:保持成長型思維是關鍵(上) 許多人認為智力是固定的:要嘛聰明,要嘛不聰明。然而,事實上,智力更像肌肉,透過使用可以鍛鍊並發展得更強壯。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相信這一點,並透過給大腦「訓練」來增強智力,那麼我們的大腦就會變得更聰明!因此,作為父母,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孩子相信自己能透過努力鍛鍊「心智能量」,即使面對困難也能堅持下去。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媽媽,同學都不想跟我講話怎麼辦?」—教孩子成為表達高手的對話技巧(下) 請告知孩子對話收尾十分重要。當孩子開始嘗試收尾或讓對方收尾,就讓找出讓自己和對方都舒服的收尾。「今天聽你的故事,讓我心情很好。」「跟你聊天真棒。」能夠表達自己和朋友對話珍貴而愉快的孩子,未來在交友關係、社會生活方面,絕不會讓人擔憂。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媽媽,同學都不想跟我講話怎麼辦?」—教孩子成為表達高手的對話技巧(上) 孩子在幼兒時期和小學時期時,會以自我為中心,且理解他人的能力相對不足,要成為聽話高手並不容易,但若父母以身教示範,並多給予關注,孩子就有機會辦到。當孩子擁有聆聽的能力,自然會成為讓人有好感、想要親近的朋友。說話練習的最後一步,並非教導孩子如何說好話,而是要孩子「懂得聆聽」。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交朋友其實沒有想像中簡單。」—幫助孩子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照顧同儕關係(下) 小學低年級是孩子的社會意識增強的時期,同時嫉妒心也增強,兄弟姊妹之間偶爾出現的嫉妒心理也逐漸顯現在同儕群體中。尤其是可以看到,隨著對友誼的占有欲發展,對「最好的朋友」這個標籤的興趣也會增加。因此,當孩子看到「我的朋友」有了其他新的友誼時,常常會感到不安,因為覺得朋友被奪走了,甚至會討厭朋友的新朋友。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交朋友其實沒有想像中簡單。」—幫助孩子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照顧同儕關係(上) 對孩子來說,同儕關係就像左右幸福的鑰匙一樣。但結交新朋友是比想像中需要更多技術的高難度課題。每到開學,觀察孩子之間的交流,很容易發現與新同學溝通仍存在著巨大落差。有些孩子認為與朋友交流像呼吸一樣自然,但也有不少孩子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熟悉、應用社交的規則。在教導孩子如何與新同學交談時,可以從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切入,如果話題枯竭,那麼對話就很難一直延續下去。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交朋友讓孩子不安怎麼辦?—2招教孩子分辨朋友、應對同儕壓力 「健康的同儕關係」需要雙方的努力,因此,當你的孩子不確定某種關係是否是「好朋友」時,讓孩子談談與那個朋友相處後的感受會很有幫助。如果孩子高度依賴同齡的朋友,即使處於有害的關係中也會袒護對方,可能會認為:「他雖然有些地方不太好,但了解過後就會發現他其實人還不錯。」這也是友誼的特點,即使沒有大聲說出來,好朋友之間也會默默傳達「我喜歡和你在一起」和「我們一起玩」之類的訊息。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專家指出:「不要用木匠思維雕塑孩子,要用園丁思維養育孩子」(下)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腦和電視不適合年紀很小的孩子。相較於其他物件和玩具,這些3C設備會傳送強烈並且會鉤癮人的感官刺激。同時,還會讓小孩的行為變得更被動,以及被動地消費(接收)資訊,影響並延遲孩子的學習。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專家建議,在兩歲前不要讓螢幕成為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在六歲前盡量少用螢幕。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專家指出:「不要用木匠思維雕塑孩子,要用園丁思維養育孩子」(上) 高普尼克說,以園丁的思維養育孩子更好。父母的工作是「創造一個受保護和充滿養分的環境,讓植物茁壯成長」。這需要一些努力,但你無須做到十全十美。替花園除草、澆水,然後退後一步,植物就會自然生長,結果難以預測,但經常帶來令人愉快的驚喜。高普尼克呼籲父母欣然接受混亂和不可預測性: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