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從閱讀、提問到情緒表達:打造孩子自信學習的關鍵能力 閱讀日是為了鼓勵孩子們閱讀的活動之一。孩子們也會為了響應老師,積極分享自己閱讀的書籍和閱讀心得。孩子們在感到自在和愉悅的時候,就會願意大方表達出來,因此,若想提升表達能力,老師和家長需要站在和孩子們相同的視角,形成可以分享快樂的文化。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原來你眼中的我是這樣。」—親子共演的角色互換遊戲:換位一下下,親密大升級! 這是一個適合初次嘗試的親子角色扮演遊戲。這場遊戲不需要道具、不需要演技,卻能在歡笑與輕鬆中打開親子的心門。這樣的互動有助於鬆動家庭中原本的權力結構與角色定型,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看見,也讓父母學會用新的方式與孩子靠近。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親愛的,讓我們好好吵架吧。」—別讓伴侶間的四騎士,影響親子關係(下) 輕蔑從不是單一語句的問題,而是一種深層的人際毒素。當它持續存在於伴侶溝通中,不僅撕裂彼此的連結,也會逐漸將整個家庭拉入慢性壓力的泥沼。 相反地,透過學習婚姻大師的溝通模式——理解、尊重、情緒調節與修復,我們不僅能提升伴侶關係的穩定度,更為下一代建立一個更健康、溫暖的情緒文化。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親愛的,讓我們好好吵架吧。」—別讓伴侶間的四騎士,影響親子關係(上) 如何處理衝突才是關鍵在親密關係的日常互動中,衝突從來不是婚姻的致命傷,真正造成關係破裂的,是我們「如何衝突」。象徵不可逆且毀滅性的親密關係「四騎士」——批評、輕蔑、防衛、築高牆——會在衝突中反覆出現,特別是其中最具破壞力的輕蔑,幾乎是婚姻走向終結的最佳預測因子。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我的孩子「疑似」有ADHD?—別急著貼標籤,從評估與互動中思考孩子真實的需要 「很奇怪,老師都說他像ADHD,但是去醫院診斷,醫師又說是『疑似』。」「怎麼可能是『疑似』?明明一看就像ADHD,我想一定是家長不承認,保留了些話沒向醫生說。」是?不是?還是「疑似」?無論如何,他們都是貨真價實的孩子。讓我們思考診斷時的周延與謹慎,及瞭解孩子本身對於疾病的態度。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我只是想讓他少走一點彎路…」—等待,不是撒手不管:陪孩子在嘗試中長出自己的力量(下) 等待,就是陪伴守候孩子。這是支持孩子從無法獨立到能夠獨當一面處理事物的過程。當孩子因為沒有達到理想成果而沮喪時,我們有時也會苦惱:「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話才好。」此時,或許不必勉強用語言傳達,不妨嘗試以「非語言」的方式來表達關心。同時,也要記得:不要讓孩子來照顧父母的情緒。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我只是想讓他少走一點彎路…」—等待,不是撒手不管:陪孩子在嘗試中長出自己的力量(上) 有兩件事,是只有透過「失敗」才能真正學會的,那就是:問題解決能力與復原力。當一個人因為失敗或挫折而感到沮喪時,能夠重新振作、適應現實、調整心態,這就是「復原力」。當孩子終於走過那些難關時,將會收穫一份極其珍貴的禮物—「我做得到、我沒問題」的自我效能感,以及由內而生的滿足與自信。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他不跟我玩了!」──關係攻擊是什麼?從幼兒的互動看見隱形的權力遊戲 孩子的世界裡,友情往往充滿考驗。當「他不跟我玩了!」的哭喊響起,或許背後藏著孩子對關係的焦慮與嘗試。從幼兒園「換禮物」的小插曲,到夜裡驚醒的惡夢,孩子正透過這些互動學習如何被接納、如何維繫友誼,也慢慢經驗到關係中微妙的影響力與複雜情感。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幼兒 正向教養 「孩子非要我陪玩,怎麼辦?」—讓孩子安心玩、爸媽也能喘口氣的實用指南 想讓孩子隨時都可以自己玩的機率增加,關鍵就在於你的期待要合乎實際。只要孩子自己玩,就算只有一下下,也要大力稱讚他做了好特別的事、他「長大了」。孩子自己玩的時候,多注意一下他選了什麼玩具。下次你希望孩子自己玩時,就拿出這些玩具。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