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Podcast|教養時到底要不要處罰小孩? 如何算是處罰?什麼樣的處罰會變成是虐待?那麼到底要怎麼區分呢?認為需要打小孩的人可能是怎麼想的?體罰對小孩有什麼負面影響呢?從小到大,我們很常聽到「不打不成器」、會擔心寵壞小孩、擔心小孩不懂規矩。如果大人自己是被打大的,那可能會很認同這樣的教養方式。有時候往往是爸媽也被逼急了,或者擔心別人會怎麼看待自己...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熱門專題 親子關係 「除了傾聽孩子、教孩子拒絕,你還可以這麼做…」—保護孩子遠離身心虐待及傷害。 近期也有一則7歲的男童學柔道的新聞,教練疑似不顧孩子抗議多次重摔,最終導致小孩送醫急救,瀕臨腦死,引發社會大眾的憤怒。這類令人心痛的事件不斷的告訴我們,身為成人,我們有責任聆聽孩子的聲音,尊重身體界線,並盡其所能的保護他們。我們需要教導孩子:就算是大人,也沒有權利用「教導或疼愛之名」傷害你。家長要學會支持孩子,相信他們直覺,懂得馬上說「不」或是跟其他人尋求幫助。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先別急著懲罰,孩子只是平凡人。」—別要求孩子做爸媽自己做不到的事。 先別急著懲罰,孩子也只是平凡人。這個概念並不是叫家長隨他們去,都不要管,而是要教育孩子之前,也要用同樣標準約束自己,別要求孩子做到爸媽自己做不到的事。當我們知道人會犯錯,情有可原,卻對孩子卻抱以更高的期待,這就不公平了。有時我們需要的只是寬容,這可能也是我們的孩子需要的。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手足感情 當兩個小孩都想搶同個玩具時,爸媽減少介入反而有助孩子發展互動能力 當兩個小孩都想搶同個玩具時,爸媽減少介入反而有助孩子發展互動能力,爸媽需要盡可能不去介入手足間的紛爭,除非手足的年齡差距過大或是年幼的弟妹有受傷的風險,不要給孩子傷害彼此的機會,但也不要總是評斷誰對誰錯,父母應該當孩子的伙伴而不是裁判。當父母停止評斷時,孩子就會開始分享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親子關係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孩子難搞時,爸媽該怎麼辦?用同理心解鎖孩子的情緒 孩子難搞時,爸媽該怎麼辦?如果有人跟你說:「孩子難搞,那你就來跟他玩。」你會不會翻他一個白眼,轉身就走?Laura Markham 在《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一書中提到,3到6歲的孩子,基本上已經可以清楚家中的「規矩」,大部分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還出現很多拗行為,關鍵經常不是孩子在堅持的事情,而是回到親子關係上。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10個和平育兒不處罰的小訣竅 「如果一整個世代的爸媽都深愛孩子,這將改變下一代的想法,進而改變這個世界。」爸媽都很希望可以跟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同時又能激勵小孩往更好的發展方向前進,在管教跟尊重之間是一個很難維繫的微妙平衡。現在,同時能夠跟小孩設定合理的界線,同時又能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再只是理想!本篇文章中,蘿拉博士提出了10個和平育兒的方式,幫助你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和平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我叫小孩去罰站一百遍好像都沒用…」—以下簡單4步驟,有效取代暫時隔離法 現在身為爸媽,我們越來越有不要體罰孩子的概念,取而代之,我們會叫小孩回自己的房間、或是去旁邊罰站、獨自冷靜等等。但是其實育兒專家發現,這種暫時隔離往往讓小孩更生氣、更失控,導致他們難以控制自己,或思考自己做了什麼,反而去注意到懲罰他們的爸媽有多壞。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你再打你妹妹,就等著被打屁股。」—研究結論告訴你,打小孩其實管教效果差而且影響深遠。 「你再哭,我就讓你哭得更慘。」、「你再打你妹妹,就等著被打屁股。」如果爸媽不要孩子打其他小孩,如果打人是錯的,為什麼要用打屁股威脅自己孩子?「打屁股」體罰一下,真的沒關係嗎?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副教授伊莉莎白•戈雪夫(Elizabeth Gershoff)在研究中總結:「我們發現打屁股與無心造成的有害結果有關,反而和立即或長期的服從無關,而服從才是父母管教孩子的用意。」打小孩屁股造成的壞處,遠超過任何短暫的好處—研究指出,唯一的「好處」只有當下短短10分鐘的服從。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