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帶養難題 正向教養 Podcast|為什麼我總要控制一切?談女性的「控制慾」與無法接受幫助的孤單 在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時刻:事情一旦不如預期,就會忍不住伸手去「管一管」—孩子的功課、伴侶的時間、同事的做事方式。那種焦躁感像是滾燙的熱水,一旦事情脫離掌握,就覺得心也要跟著失控。但控制真的能讓我們安心嗎?還是,它其實是一種孤單的表現?《女性經驗》第十四章〈伊底帕斯..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專業選文 親職看版 Podcast|當「鑰匙」不再只屬於他人:學會擁有自己的女性 有沒有那麼一刻,你明明有能力、有才華,卻總覺得自己需要「靠著」誰才有價值?或在某段關係裡,明知道自己委屈,卻仍然說服自己「這樣比較好」?這些矛盾的情緒,其實都與我們如何看待「女性」這個身份有關。在《女性經驗》第十三章〈寶箱與鑰匙〉中,有位女性的故事,揭開了這種內在衝突的核心。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專業選文 親職看版 專業選文系列 |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灰姑娘—找回正向的女性立足點和與大地母親的連結。(下) 這表示這故事並不以我們所熟悉的「從此幸福一輩子」為它的結局。另一個差異是:貪婪殘忍的國王基本上不是西方灰姑娘的白馬王子。這些差異最讓人感興趣的地方是,它們可支持幾十年來批評迪士尼版灰姑娘故事的女性主義論點。女性主義者認為:我們不應讓女孩以為找到「白馬王子」就會幸福,而且找到「白馬王子」也未必是好事。她們也指出,灰姑娘真正需要的就是用自己的雙腳站立在世界上。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專業選文 親職看版 專業選文系列 |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灰姑娘—找回正向的女性立足點和與大地母親的連結。(上) 就像神話和傳奇故事一樣,童話故事也能幫助我們和原型陰性重結關係。事實上,對榮格學派心理學家來說,童話故事才是原型意象的主要來源;它們能幫助我們了解心理情結並提供線索讓我們能加快療癒進程。在所有童話故事中,灰姑娘故事可能最為世人所知──它有幾百個版本散布在世界各地。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專業選文 熱門專題 專業選文系列 | 展開自己的女英雄之旅—要恢復女性的心靈完整性, 需要拋下原本對「成功」的想像。 身為女性案主(尤其年齡介於三十歲至六十歲之間者)的心理治療師,我常聽到女人喊說她們並不因為自己事業有成而感到快樂。她們常用「倦怠」、「空虛」、「失落」、甚至「感覺受騙」這些話語來形容她們的苦悶。她們曾經跟隨傳統男性英雄的腳步而在學術界、藝術界或金融界佔有一席之位。然而,她們還是不斷自問:「這一切究竟有何意義?」在稱心如意的表象下,這些時間過於滿檔的女人不時感到身心疲乏、常因身心壓力感覺身體不適、時時渴望逃離她們所在的競技場卻不知如何逃離。這一切都絕非她們當初開始追求成就和名望時渴望獲得的獎賞。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