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Podcast|教養時到底要不要處罰小孩? 如何算是處罰?什麼樣的處罰會變成是虐待?那麼到底要怎麼區分呢?認為需要打小孩的人可能是怎麼想的?體罰對小孩有什麼負面影響呢?從小到大,我們很常聽到「不打不成器」、會擔心寵壞小孩、擔心小孩不懂規矩。如果大人自己是被打大的,那可能會很認同這樣的教養方式。有時候往往是爸媽也被逼急了,或者擔心別人會怎麼看待自己...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終結霸凌」不只是教育問題,而是整體文化層面需要思考的權利與關係議題。 大多數霸凌者也是霸凌的受害者,令人難過的是,這就是霸凌運作的方式。霸凌會一直存在,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撫養孩子長大的方式,並沒有妥善地共享權力,而是很大部分地試圖掌握及操控孩子。霸凌是關係的問題,也只能用關係來解決。我們要讓家長更容易接觸到親職教育,來學習這些新的方式。我們需要學校老師以及管理人員受到訓練,能夠以正向教養的方式來引導孩子。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幼兒發展 熱門專題 「我小時候被打現在還不是好好的!」—體罰到底是教養的必要之惡還是一種暴力? 近期的新聞讓家庭暴力、親密關係暴力的議題又浮上檯面。我們都能很清楚的判斷在婚姻或是親密關係中打人就是一種傷害,這種侵犯傷害到了身體、尊嚴跟人對世界的基礎信任感,必須被慎重地思考跟防堵。然而矛盾的是,在面對孩子的身體自主權時,有時候一部分的人仍將體罰視為育兒的必經之路,被打真的沒關係嗎?讓我們一起來思考: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熱門專題 親子關係 「除了傾聽孩子、教孩子拒絕,你還可以這麼做…」—保護孩子遠離身心虐待及傷害。 近期也有一則7歲的男童學柔道的新聞,教練疑似不顧孩子抗議多次重摔,最終導致小孩送醫急救,瀕臨腦死,引發社會大眾的憤怒。這類令人心痛的事件不斷的告訴我們,身為成人,我們有責任聆聽孩子的聲音,尊重身體界線,並盡其所能的保護他們。我們需要教導孩子:就算是大人,也沒有權利用「教導或疼愛之名」傷害你。家長要學會支持孩子,相信他們直覺,懂得馬上說「不」或是跟其他人尋求幫助。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你再打你妹妹,就等著被打屁股。」—研究結論告訴你,打小孩其實管教效果差而且影響深遠。 「你再哭,我就讓你哭得更慘。」、「你再打你妹妹,就等著被打屁股。」如果爸媽不要孩子打其他小孩,如果打人是錯的,為什麼要用打屁股威脅自己孩子?「打屁股」體罰一下,真的沒關係嗎?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副教授伊莉莎白•戈雪夫(Elizabeth Gershoff)在研究中總結:「我們發現打屁股與無心造成的有害結果有關,反而和立即或長期的服從無關,而服從才是父母管教孩子的用意。」打小孩屁股造成的壞處,遠超過任何短暫的好處—研究指出,唯一的「好處」只有當下短短10分鐘的服從。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親職看版 擁有情感缺失的父母,孩子會怎麼長大?—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愛麗絲.米勒的悲劇 擁有情感缺失的父母,孩子會怎麼長大呢?很多人也許都有一個想像:如果自己有一個享譽盛名的心理治療師母親,她對待孩子必然溫柔、敏銳、耐心,極富同理心,如此一來,自己會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美滿的家庭,不用歷經任何苦痛、掙扎、缺憾和衝突,可以安穩成長,成為想要實現的自己。說到這點,還有誰像本書的作者馬丁‧米勒一樣,有個舉世聞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母親──愛麗絲‧米勒?她所出版的《幸福童年的祕密》幫助也療癒了許多童年受創的人,讓他們明白童年的傷痛不是他們的錯,而是來自無能給愛的父母和代代相傳的家庭不幸。真相真的有如想像那麼美好嗎?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到底是甚麼呢?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親職看版 帶小孩前,先跟自己和解—療癒受傷的心,終結代代相傳的家庭暴力。 一個挫敗、心煩意亂的媽媽,就站在我的右方。她拉開嗓門叫著正在水中飄浮戲水的女兒,「你聽到沒?」她大吼,「我說我們要走了,立刻!馬上!你要我回家後拿出皮帶嗎?」...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我們習以為常的體罰,是否也算是一種虐待呢?5個建議幫助你打破代間流傳的教養模式 許多研究結果一再顯示,嚴厲的肢體和言語懲罰既無效,還會造成傷害,甚至可能引發孩子終生的行為和生理問題。而童年受過肢體和情緒虐待的成人,較有可能對自己的孩子故技重施,研究人員指出...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