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親職看版 「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得到,你卻不行?」—要靠比較,才能知道夠好? 因為父母與其他大人,沒有機會協助孩子建立屬於自己「好」的標準時,孩子即使長大之後,一邊迷惘於屬於自己的標準,一邊仍會抓著關於他人的標準、主流的價值,讓自己追求著別人的評價、眼光與看法。即使想掙脫,卻不知道掙脫後的自己,還剩下什麼。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小孩有耳無嘴、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你說的話,是愛還是傷害?(下) 多數人會透過與別人討論自己的想法,來促進思考、整理思緒,而當大人禁止孩子發表看法時,也間接的在透露:你不需要思考,聽話就好。這種壓制的互動,會讓孩子出現較極端的情緒反應與行為—因為知道大人喜歡順服乖巧的孩子,所以關閉自己的感覺與聲音,或是,因為太希望自己的聲音被大人聽到、聽懂,於是透過一切的方式去表達,可能是哭叫、生氣,或是做出更多讓父母苦惱的行為來表達抗議。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小孩有耳無嘴、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你說的話,是愛還是傷害?(上) 「小孩有耳無嘴」、「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些話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曾經聽過,或許我們也曾跟孩子這麼說過。有時可能是因為父母不知道怎麼面對教養中的衝突與矛盾,有時可能是長輩出於「長幼有序、長者為尊」的傳統思維所提出的提醒。然而,這些話語背後隱含否定與阻斷溝通的意涵,使孩子沒辦法感受到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心理支持與肯定,影響孩子往後的發展。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親職看版 「你就做自己就好?! 」—做自己,為什麼那麼難?(下) 這幾年,在乎他人感受與眼光的台灣社會,開始重新思考「自我感受」與「做自己」的重要性。但在「做自己」時,也會出現不同意見。有些人的「做自己」,可能會被視為任性、具有傷害性的;有些人的「做自己」,卻十分艱難,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當然,對於很少「做自己」,總是以他人感受與標準為主的人們,「做自己」是一項很難的功課。因為我們必須先有辦法了解自己,才知道要怎麼與這個世界互動,還有怎麼保護、展現自己。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親職看版 「你就做自己就好?! 」—做自己,為什麼那麼難?(上) 這幾年,在乎他人感受與眼光的台灣社會,開始重新思考「自我感受」與「做自己」的重要性。但在「做自己」時,也會出現不同意見。有些人的「做自己」,可能會被視為任性、具有傷害性的;有些人的「做自己」,卻十分艱難,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當然,對於很少「做自己」,總是以他人感受與標準為主的人們,「做自己」是一項很難的功課。因為我們必須先有辦法了解自己,才知道要怎麼與這個世界互動,還有怎麼保護、展現自己。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誇獎小孩是有技巧的!」—這樣讚美能增強孩子的內在動機跟自尊心。 研究顯示過度的讚美與獎勵,像是貼紙統計表或獎品,根本無法讓小孩擁有學習的動力。誇獎小孩也是有技巧的。當有人能夠注意到我們、感謝我們、或欣賞我們所付出的努力,特別是當我們苦苦掙扎後終於練成了某樣新的能力,這種感覺非常棒。但是如果讚美自動化地一再重複,而且讚美缺乏真正的根據,則會變得有點貶抑之意、或變得毫無意義。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手足感情 「你看哥哥都沒有像你這樣!」—7個原因告訴你為什麼該停止評價手足互動 當父母看到手足在遊戲中對彼此做出不適當、挑釁或無禮的行為時,要忍住不去評斷會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同樣身為家長的我也很留意這種情形。當孩子正在傷害彼此時,大人顯然一定得介入。然而,有時候大人要能夠不去評斷且用不偏不倚的態度介入,才會起到最大的作用。以下是7個爸媽不應該輕易評價手足紛爭或事互動的原因: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幼兒發展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如何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掌握8個重點,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 如何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抵抗力?孩子需要透過真實的經驗和例子才能增長韌性,我們應該教孩子如何好好的處理壓力、理解拒絕不是否定他們的價值、知道挫折不會讓他們一生都失敗。但是,我們該如何教導他們呢?根據心理治療師以及臨床社工艾咪•莫琳(Amy Morin)的說法,掌握此8個重點,就能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親子關係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掌握4點要訣,養出健康快樂又有安全感的孩子。 「要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研究告訴你,簡單的擁抱跟關心,對孩子的健康和幸福感大有影響。近年來許多研究都發現,父母比較會表達關愛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通常會有較強的自尊心、較佳的學業表現、更好的親子溝通以及較少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另一方面,沒有父母關愛的孩子很容易覺得自卑、感到較孤獨、有敵意、比較暴躁且不善交際。本篇文章中,專家提供了4點簡單要訣,告訴你怎麼養出健康快樂又有安全感的孩子。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