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請別推開新手爸爸—孩子不僅需要母愛,也需要父愛。(下) 不管他的育兒方式有多笨拙,一個是太太,一個是女兒,這兩個女人都需要他,他明白無論自己有多麼粗線條,都不能被推開。代價頂多就是若干年後,那些做過的糗事會被太太翻舊帳,成為桌上的笑話而已。太太可以繼續損他,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並沒有任何損失。他堅持為這個家庭付出,並沒有帶給他任何損失。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請別推開新手爸爸—孩子不僅需要母愛,也需要父愛。(上) 只要嬰孩一誕生,新手父母就立刻被迫「上戰場」,去面對生活林林總總的挑戰。太太把先生推開的動機,無非是為了要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但也恰好因此讓婚姻關係裡,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兩性競爭,那就是新手媽媽會不禁與嬰孩直接產生「聯盟」,而新手爸爸被冷落及被嫌棄。 Share
繼續閱讀 寫給爸爸 親職看版 「爸爸,你的存在好重要。」—獻給每一位認真又努力的父親(下) 每位父親都有其角色的重要,其中的承擔與辛苦未必是他人能夠認同和理解。Lamb(2004)提醒了我們,父職角色從「經濟支柱」(bread-winner),轉變為包含朋友、照顧提供者、配偶、 保護者、示範者、道德引導者、教導者等多種而重要的角色。養育小孩、經營家庭甚至協調外在世界的考驗,需要一個功能多元,能扮演不同角色的家長。父親的角色是如此豐富和重要,爸爸不是第二個媽媽! Share
繼續閱讀 寫給爸爸 親職看版 「爸爸,你的存在好重要。」—獻給每一位認真又努力的父親(上) 過往華人的父職角色形象最鮮明的是「嚴父」、「承擔經濟大任」,也有許多父親扮演「孩子的大玩偶」、「玩伴」。隨著社會變遷、家事分工的平權化、多元價值興起,傳統的父職標準變得不完全適用,也少有長輩可以會明確地告訴你如何當一個爸爸,這讓我們對於父職角色感到不確定。這一代比上一代感受到更多親職焦慮。得同時滿足職場與家庭需求,讓我們感到不確定與困惑。 Share
繼續閱讀 寫給爸爸 懷孕生產 每周孕事 親職看版 Podcast|「我也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爸爸的。」—生產隊友的醞釀(下) 常常有爸爸會因為懷孕期的太太很焦慮,同時也陷入焦慮當中,不知道該如何支持太太。黃國洋醫師提醒爸爸們要相信自己和另一半的默契,當感情基礎在的時候,只要順應著伴侶的需求,她會告訴你她需要什麼,你可以怎麼做。有的先生覺得他只要陪產檢,就已經做了先生應該做的事情,但這遠遠是不夠的,可是要如何培養一個生產隊友,先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做好什麼樣心理準備? Share
繼續閱讀 寫給爸爸 懷孕生產 每周孕事 親職看版 Podcast|「我也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爸爸的。」—生產隊友的醞釀(上) 「我是當爸爸了之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的。」這是很多年前汽車的廣告詞,也是很多父親的生命經驗,相對於過往在懷孕生產階段把伴侶排除在外,現在,更鼓勵孕婦邀請伴侶從孕程就開始積極地參與,在生產的時候伴侶將成為一個最佳的生產隊友,一起為未來親職做好準備。很多伴侶在婦產科門診的時候都會抱怨:「自從懷孕之後我老婆好像變了一個人,情緒很難掌握,我一不小心踩到她的雷,她會一整天都很不開心…」 Share
繼續閱讀 寫給爸爸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當男人變成爸爸。—心理師建議:「跳脫必須完美的框架,才能從經驗摸索出自己的路。」(上) 想當一個好爸爸需要面對對自己的期待、伴侶的期待、其他親友的期待、專家學者的意見,加上各自的現實困境,很容易讓人不知所措。而父親會碰到的困境,與母親會碰到的困境,並無太大不同。要成為一個好爸爸,與成為一個好媽媽,也沒有太大不同,如果可以避免強調性別角色或者性別氣質的差異,便不會過度執著於「男性榜樣」這件事情上。 Share
繼續閱讀 寫給爸爸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夫妻關係中真正重要的是:「丈夫在情緒上願意努力理解妻子,妻子也能夠體諒丈夫的努力。」 身為母親所經歷的心理孤立、失去感、無力感等情緒中,這些問題無法用荷爾蒙作祟或產後憂鬱症一概而論。這個社會將母性視為女性生而為人的必要條件,把「女人就該……」的各種義務強加在女性的形象上。其實真正重要的不是當一個做的最完美的伴侶,而是丈夫在情緒上努力理解辛苦照顧孩子的妻子,以及妻子體諒整天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回家後仍盡可能努力照顧孩子的丈夫。 Share
繼續閱讀 懷孕生產 每周孕事 「懷孕後情緒起伏變得更大了?」(下)—科學研究發現大腦變化有助增強親子連結 新生兒媽媽的大腦變化,除了讓她會照顧自己的寶寶,也有助緩解自己的情緒。研究發現看著自己孩子杏仁核反應較大的媽媽,在說起照顧孩子時的回應、情感和經驗,都容易表現出正向、有益互動的部分。焦慮較高和情緒低落的媽媽,對自己孩子的杏仁核反應較少,並且反應出她們較有壓力,對育兒態度及經驗的評價都比較差。寶寶出生後爸媽大腦中有兩個網絡都會變得敏感,包括與警覺和社交相關的杏仁核、以及會激發「把孩子擺第一」的多巴胺分泌網絡。爸媽也會對寶寶出現熱戀般的感覺,這是因為新生兒出生後幾個月間,親子形成連結時會牽動『親密迴路』(affiliative circuits)改變,這與情侶熱戀時的大腦變化很類似。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