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親子關係 陪孩子走過失控時刻—防止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五個策略(下) 孩子難免會出現一些幼稚的行為,但這五個工具─建立連結、遊戲、情緒疏導、以同理設下界線、調節自己的情緒─能夠提供孩子需要的支持。當然,對每個家長來說,總有些時候會是什麼辦法都無效、讓人想放棄的時候。記得,保持自己的幽默感,提醒自己這個階段不會永遠持續。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親子關係 陪孩子走過失控時刻—防止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五個策略(上) 由於大腦直到青春期都還持續在發展,即便大一點的孩子,就算我們教過了,也不一定總是能理性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不論你的小孩是幼兒或者青少年,你都無法完全防止他們的失控行為。但這裡有五個策略,適用於所有年齡的孩子,能協助你預防不當行為,並且扭轉艱困的局面。 Share
繼續閱讀 單親家庭 帶養難題 親子關係 沒有爸爸,孩子也能好好長大嗎?—愛,比父母的性別更重要(下) 事實上,每一個父母離婚的孩子都會受到某種程度的傷害,因為他們失去了曾經熟悉的家庭與生活。這是一種真實的失落,但就像所有的失落一樣,它是可以被療癒的。爸爸們是否值得在父親節被致敬?這一點毋庸置疑。那麼,沒有爸爸在身邊,孩子也會沒事嗎?會的,絕對會——只要你願意多扛一些重擔。 Share
繼續閱讀 單親家庭 帶養難題 親子關係 沒有爸爸,孩子也能好好長大嗎?—愛,比父母的性別更重要(上) 每年當我發文向父親節致敬時,總會收到來自獨自扶養孩子長大的母親們的回應。這些媽媽們非常努力地回應孩子的需求,但有一個角色,她們無法親自扮演——那就是父親。因此可以理解,當我說「父親很重要」時,這些媽媽會感到受傷。所以,如果父親節對你來說有些觸動,這篇文章是寫給你的。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幼兒發展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當你對孩子情緒失控時—修復關係的 5 個技巧 當情緒失控時,你可以將這次的經驗化危機為轉機!透過有意識的決定做出改變,將這次的事件當作激勵自己的動力來堅持下去。孩子們需要能夠示範如何承擔責任並修復關係的父母,一個在犯錯時—在人際關係中,這種情況有時難以避免—願意道歉並重新建立連結的父母。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要怎麼做,才稱得是上好父母?」—爸媽不必完美無缺,只需可靠地陪伴孩子(上) 父母能夠陪伴,孩子就容易有韌性、愛心且堅強。父母不需完美無缺,可是陪伴(或不能陪伴)孩子的方式,影響到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也會左右他們的腦部迴路連結。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因素,譬如隨機發生的事件、天生的氣質特點、遺傳而來的弱點等等,這些因子我們無法改變,卻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不過,家長可以做什麼來形塑孩子的成長,已有堅實的研究。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孩子對份內的事總是心不在焉怎麼辦?」—讓孩子學會替自己的事情負責。 一個小孩子能夠分得清「拿」與「偷」的區別嗎?完全分不清。兩、三歲的孩子去超市時,常常會在超市裡面用手拿所有自己搆得到的東西。這沒關係,可是這時候是否就應該試著讓孩子了解自己不應該隨便拿東西呢?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有必要認真對待這件事情。不要扇孩子耳光,要說:「我敢肯定,你又被自己的手給矇騙過去了,就像小狗的嘴見到東西就咬一樣,你讓自己的手什麼東西都拿。不要再讓手這麼做了!女生、男生都要管好自己的手。」然後再把東西還回去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親職看版 「當時真的太氣了,說了很過分的話,但心底真的好想讓孩子知道我愛他。」—親子關係修復的關鍵其實是?(下) 我們的力量比孩子大,是用來保護他們的;我們的塊頭比孩子壯,是提供安全感給他們的;我們握有的權比孩子多,是教養他們成為更好的人;而不是拿來威脅或恐嚇孩子,讓他們感到恐懼與害怕的。我們允許自己生氣嗎?允許自己自責嗎?允許自己後悔嗎?是的,我是允許的。我允許自己生氣、自責與後悔,發生了,更願意把當下的情緒放置在眼前,看著它、面對它、感受它、接受它,靜靜的靠近情緒,直到它對我們的影響逐漸變小。如此,才是真正的接納。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親職看版 「當時真的太氣了,說了很過分的話,但心底真的好想讓孩子知道我愛他。」—親子關係修復的關鍵其實是?(上) 沒有人天生會當爸媽,我們都是有了孩子才開始學習怎麼做爸媽的。買了產品還有說明書來教我們如何用,生下孩子卻沒有任何使用手冊來告訴我們要怎麼教。同時,我們又深受著原生家庭的影響,孩子對我們不耐煩,一巴掌打下去「你這是什麼態度!」有了情緒,打了他、吼了他,可能會感到後悔與自責,於是對孩子講道理:「我這是為了你好。」指責他:「要不是你惹我生氣,我會打你嗎?」或者,生完氣之後,假裝沒事發生呢?!如果我們只是責怪他人或選擇暫時遺忘,沒有鼓起勇氣來面對這些錯誤與情緒,同樣的狀況只會不斷地重蹈覆轍、一再重演。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