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幼兒 手足感情 親子關係 「媽媽很痛齁,忍耐一下喔。」—親密感的基石是有能力站在你的位置體會你的感覺。 成為父母,很容易用自己的感受去覆蓋孩子的感覺。 當孩子哭泣傷心時,父母和他說:「羞羞臉,這麼大了還在哭」。這時被看見的不是孩子的悲傷,是父母自己的羞愧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沒辦法透過父母這面鏡子去看到自己的感受,也就更難看見其他人的情緒。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手足感情 親子關係 「上學路上雨超大,接送孩子好痛苦。」—練習把自己的感受跟孩子的感受分開。 能夠不要把大人的怕麻煩壓制孩子在生活中遊玩的熱情,我想才是讓孩子感受到他的喜好是被允許,被肯定的!正向教養中,如何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就是從玩、從喜好中去發展他自己,而這些過程,和父母的需要與念頭,常常是綑綁在一起的。如果爸媽可以有機會沈澱心情,好好地釐清我們的想法,區分我們自己和孩子,孩子也就更有機會成為他自己。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童話故事裡的教養智慧|對孩子發完脾氣感覺好糟糕,該怎麼看待跟處理這種衝突呢? 大多數父母都會經常對孩子感到生氣,當我們發脾氣時,有時還會感到有點愧疚。雖然毫無節制的憤怒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但在近期的文章中,我一直在思考對孩子生氣可能帶來的正向部分。雖然這似乎很違反直覺,但重要的是要記得孩子是會在我們的示範之中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的。 Share
繼續閱讀 懷孕生產 每周孕事 「懷孕後情緒起伏變得更大了?」(下)—科學研究發現大腦變化有助增強親子連結 新生兒媽媽的大腦變化,除了讓她會照顧自己的寶寶,也有助緩解自己的情緒。研究發現看著自己孩子杏仁核反應較大的媽媽,在說起照顧孩子時的回應、情感和經驗,都容易表現出正向、有益互動的部分。焦慮較高和情緒低落的媽媽,對自己孩子的杏仁核反應較少,並且反應出她們較有壓力,對育兒態度及經驗的評價都比較差。寶寶出生後爸媽大腦中有兩個網絡都會變得敏感,包括與警覺和社交相關的杏仁核、以及會激發「把孩子擺第一」的多巴胺分泌網絡。爸媽也會對寶寶出現熱戀般的感覺,這是因為新生兒出生後幾個月間,親子形成連結時會牽動『親密迴路』(affiliative circuits)改變,這與情侶熱戀時的大腦變化很類似。 Share
繼續閱讀 懷孕生產 每周孕事 「懷孕後情緒起伏變得更大了?」(上)—科學研究發現大腦變化有助增強母嬰連結 感覺懷孕後的情緒起伏變得更大了嗎?女性懷孕之後,即使還沒生產,大腦就已經開始起了變化。懷孕時,大腦灰質會變得更集中,使得大腦中控制同情心、焦慮、以及社交互動的區域更活躍。簡言之,大量分泌的荷爾蒙促使大腦發生改變,目的是要讓媽媽情不自禁地被新生兒吸引。也就是說,媽媽的強烈母愛和保護欲,以及無法停止的擔憂, 其實都是大腦對懷孕的自然反應。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念就是對小孩都很正向嗎?」、「正念教養到底是什麼?」—讓專家告訴您如何做到正念教養 「正念就是對小孩都要很正向嗎?」、「如果不是,正念教養又是什麼?」其實正念的概念與隔絕與限制情緒恰恰相反,它強調的是有意識的控制你的注意力,讓自己不要被情緒拉著跑,而是能如其所是的回到當下,接納發生的一切,不試著改變或忽視它。如果你發現你的頭腦脹痛,有一個對小孩大吼的衝動,請接納並感覺這個當下的自己,但是不要順著你的衝動去行動。下面讓專家告訴您三個正念教養的關鍵因素,讓您可以冷靜面對親子關係緊繃的時刻。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孩子暴怒怎麼解?」—面對孩子的情緒,爸媽你做對了嗎?(下) 面對孩子的情緒反應,爸媽可以怎麼做?強烈的情緒像一陣巨浪來襲,首先爸媽可以做的就是幫孩子辨識感受。洛杉磯加州大學醫學院的精神醫學臨床教授丹尼爾.席格(Daniel Siegel) 曾表示「說出感受,感覺就能夠被消化」,對情緒的辨識與命名是重要的。一旦孩子也學會辨識自己內在的感受,就比較有可能察覺並理解他人的感受,進而能夠體會並知道如何回應這類情緒。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孩子暴怒怎麼解?」—面對孩子的情緒,爸媽你做對了嗎?(上) 近日YouTuber 蔡阿嘎與懷孕老婆二伯騎車出門突然遭到黑衣人埋伏持鐵鎚襲擊,陳姓兇嫌落網後,表示自己是與蔡阿嘎在網路上針對「改裝車」筆戰爭吵才決定動手。 相信許多讀者應該都會為這樣攻擊理由感到錯愕,到底是甚麼環節出了問題才會讓一個年僅25歲的人因為鍵盤上的爭吵做出如此暴力跟失控的行為? 身為父母的我們又可以怎麼及早預防,幫助孩子理解跟調節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可以用成熟的態度面對人際關的衝突呢?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親子關係 幫孩子「滅火」的26道暖心話 為人家長,要是面對孩子暴走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那無疑是為他們設下典範並且打下穩固的基礎,未來學習管理情緒時會更加順利。因此,下次要是碰上大哭大鬧的幼童,或是被自家的青春期孩子故意忽視冷落,不妨自信出擊,試試看下面這26道能幫孩子「滅火」的暖心話。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