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熱門專題 「聽說有孩子在校被不當對待,我們可以怎麼辦?」—心理師給爸媽的安定修復4步驟。 當媒體大肆報導孩子受到不當對待的社會事件,新聞輿論一下黑一下白,社會強大的關注成為壓力,放大家長對孩子的擔心,不只擔心孩子會不會不安全?抑或是對這樣的事件在電視上出現,引發氣憤、不捨、無奈、擔憂等情緒。在學校時老師孩子究竟經歷了什麼?事件過後我們又可以怎麼做?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只是想讓小朋友乖一點。」—當我們盲目要求對權威順從,被犧牲的很可能就是孩子(下) 對體制的控管其實都很有限,即便有嚴格的把關方式,也很難完全杜絕傷害,無法保證他者的教育方式、理念或態度,甚至人格。在親子關係中,其實我們能做得更多,從好好正視與孩子「課後聊天」開始吧!透過建立起與孩子的課後聊天習慣,例如:引導孩子敘述學校的人際互動,了解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可能經驗到的情緒,替孩子說出情緒,讓孩子敢於表達。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只是想讓小朋友乖一點。」—當我們盲目要求對權威順從,被犧牲的很可能就是孩子(上) 最近社會上幼兒園餵毒事件鬧得沸沸騰騰,對於一個想像中本應是給予孩童滋養、溫暖與安心學習的環境,竟藏著潛在風險與毒害時,其實無論是否身為父母,我們都一起經歷了內心巨大的衝擊與恐懼。「一致整齊的規範、好的表現與服從」,是孩子真的需要要的?還是權威者,需要滿足自己「有能教導、管理與好」的表象,而犧牲了孩童的獨特性與發展空間?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親職看版 「我跟孩子說不行他都當耳邊風耶!?」—怎麼透過正向引導讓叛逆小孩跟你合作? 反抗行為需要很高的情緒智力才能展現,出現在學步期兒童身上是正常的,但同時對家長而言來說也是具有挑戰性的。小孩子經常重複一個行為,尤其是當他們發現這麼做時爸媽可能會大喊、尖叫、禁止和賄絡自己,這對孩子來說可能非常有趣,其實反抗行為是一種線索,孩子們並不壞,沒有邪惡到就是計劃要讓你壓力爆表,他們只是在滿足自己的需求方面非常的有創意,這時他們需要被冷靜和自信的引導。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