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蜜.麥葛文(Cammie McGovern)
譯|Chloe
編|Cindy
有時候你需要讓寶寶自己探索。」
我們有把孩子寵壞的風險嗎?
在我有第一個孩子之前,我對著自己發誓:我絕對不會是一個寵孩子的人。我曾有幸看過我的朋友們帶孩子,我看見他們在寶寶一打嗝或哭泣的那一刻,便立刻給予回應,當時我很確信自己將來一定會能夠更堅定地不立刻去回應自己的孩子。但你應該也猜到了接下來的故事-我有了自己的寶寶,然後做了完全一樣的事。
隨著一次又一次違背自己誓言的行為,我開始害怕自己會養出一個被寵壞的小孩。然而,根據專家們的看法,我想我的擔心其實是毫無根據的。美國明尼蘇達州梅澳醫院精神和心理科主任大衛.莫瑞札克(David Mrazek) 博士證實「嬰兒在六個月之前是不可能被寵壞的,以規律的方式去滿足嬰兒被安慰、擁抱和餵食的需求,是可以幫助嬰兒產生安全感及建立友愛親子關係的。滿足嬰兒的需求並不會把孩子寵壞。」
美國波士頓哈佛醫院兒科助理教授暨美國早期兒童收養依賴照護醫師學會會長彼特.葛斯基(Petter Gorski)博士說:「家長回應幼兒的需求有助於增強孩子的獨立性,當孩子知道自己可以依賴父母時,他們會更願意去探索界線以及這個世界。」
六個月是個分界點?
所以,在嬰兒六個月大之前,我們完全不需要擔心會把孩子寵壞。但是當孩子六個月大後,或許就是我們得開始做點調整的時候了。埃斯特(Ester Achaler Buchholz)博士說:「在這個發展階段,孩子得開始學著相信自己,而大人也該學著相信孩子。當然,你的孩子還是需要你的關愛和照顧,但他也得開始試著靠自己想辦法。」
顯然,說比做更容易。來自康乃狄克州的艾咪.潘姿(Amy Pentz)說:「我們的大兒子格瑞一直想要和我們一起睡,剛開始我們覺得這樣挺可愛的,但之後當我們夫妻倆想好好睡個覺,而試著讓他在自己的嬰兒床裡睡的過程簡直是場惡夢。因此,第二個孩子傑克森出生之後,我們從一開始就讓他睡在自己的嬰兒床裡。」
然而,培養孩子獨立不只是停止寵溺的唯一方法,以下有三個小技巧來避免你的孩子被寵壞。
三個小技巧讓你的孩子不被寵壞
1.嘗試了解寶寶發出的信號。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其實寶寶哭並不一定代表他不舒服。葛斯基博士說:「寶寶會用哭泣來表達一系列的感覺,他有可能是餓了、累了或者是受到過度的刺激。」這代表急著去抱你的寶寶逗他開心,並不一定正確的回應方式。葛斯基博士建議:「你可以先試著用你平常習慣的方式安撫寶寶,但若他還是哭個不停,那或許他只是暫時需要時間避開社交刺激。」這樣的中場休息對於你跟孩子雙方都是好的。伯曲赫茲(Buchholz)博士解釋:「花點時間讓寶寶獨處,是他學習讓自己心情好起來或安撫自己的方法,如果父母持續地誤解孩子的信號,那麼孩子可能會覺得他理所應當地應該要一直被抱著。」如果你注意到寶寶在迴避你的眼神、持續地哭鬧,或者推開你,那麼這或許就是該給彼此一段中場休息的時候了。
2.觀察自己的行為。
寶寶六個月至八個月大時,會開始有社會參照(Social Refferencing)的行為。葛斯基博士說:「他們會解讀父母的臉部表情和動作,來判斷自己在不同的情況下該如何表現。 如果每次寶寶在接觸新事物時,你都表現得很焦慮,那麼他就會覺得面對這些事物是需要焦慮的,也就會變得更需要被照顧。」
此時父母需要保持平和及鼓勵的態度,讓你的孩子知道去探索是沒問題的。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寶寶開始嘗試爬到另外一個房間,別跳起來追著他跑,只要他想去的空間是安全的,你可以跟在他後頭,並多說一些鼓勵他的話。
3.讓他哭——一下下。
假設你的孩子因為不會玩某個玩具而感到很煩躁,那就讓他摸索一下,他也許會多花一些時間,但也會學到一個新技能。莫瑞札克博士說:「對寶寶來說,試著自己處理小小的挫折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當你試著建立起規律的日常作息(例如規律的睡覺時間),你的寶寶或許也會有點反應激烈。伯曲赫茲博士說:「對於每個人來說(包括你和孩子),充分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嘗試建立規律的睡覺時間並不是錯誤的。」
但這代表要讓你的寶寶一直哭直到睡著嗎?莫瑞札克博士表示:「哭到睡著不會是首選方式,但如果你已經嘗試遍了每一種哄睡儀式,仍沒有用的話,這或許是唯一的辦法。」莫瑞札克博士再次向父母強調,讓寶寶哭到睡著這件事情,其實會感到困難的通常是父母,而非孩子。
最後,運用這三個(聰明的)小技巧會讓你的寶寶學到兩件重要的事:他的父母會永遠在某處守護著他,還有也許(只是也許)他並不是每次都需要他們。
當夫妻意見不同時,縮小觀念差距
彼特葛斯基醫生:「害怕孩子被寵壞這個問題常常讓許夫妻意見分歧。」 以下有三個簡單實用的策略,來讓你們試著因應對方不一樣的教育方式。
| 分享你的知識 | 如果你正開心地抱著你的寶寶抱了一個小時,但你的另一半擔心你這樣會寵壞孩子時,你可以跟他分享你讀到的資訊,讓他不需要擔心。這些資訊或許可以幫忙解除你們夫妻之間的誤解。 |
| 妥協 | 每一位家長都有權利用自己的方式向寶寶表達愛意。但如果另一半的方式嚴重的讓你感到不舒服,你們就需要一起討論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
| 休息 | 在日常生活中也別忘了要花一點時間和你的另一半單獨相處,這能讓雙方更了解對方,同時也為你們的感情充電——尤其是剛有寶寶的夫妻。 |
你可能還會想看…
強化親子關係的十種好習慣
五個步驟強化孩子的情緒智力
八個步驟教孩子為自己贏得尊重
說話之道:如何藉由說話影響孩子腦部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