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好孕工作室 陳鈺萍醫師 、姚茶瓊營養師
編整|愛兒學編輯部
可能是孕婦維他命、葉酸或魚油,並詢問婦產科醫師:
「醫師,我們是不是應該開始補充葉酸、我是不是該開始吃維他命了?」
大家其實都不知道,婦產科醫生根本沒有學過營養學,
而且孕婦的飲食禁忌也沒有那麼多,
反而是現在人應該要重新認識和食物、環境的關係,
從懷孕的歷程去建立家庭飲食的新習慣,好好的種一個寶寶!
原在醫院負責臨床營養諮詢的營養師姚茶瓊,發現很多人生病都是十年、二十年的生活飲食習慣所累積的呈現,但是醫院、診間病人好像都照顧不完,姚茶瓊營養師於是開始關心人們生活飲食的上游發生什麼問題?
大部分的人對飲食、食物,甚至對自己的身體都不太認識,忽視了疾病發生之前的小病痛;後來姚茶瓊營養師開始學習認識土地、種植,發現透過「環境友善」就可能解答生命源頭的問題,如何好好地對待土地、好好地種植、好好保護土地不要汙染它;「溫柔生產」也與環境友善的概念非常接近,它是一個等待──就像土地需要休耕,讓土地擁有多元性。但是,現代種植講求效益,趕著一年多收穫,作物也缺乏多樣性。
溫柔生產對待身體,
就像環境友善對待土地一樣,
需要重新好好的認識自己的身體,
懷孕生產的過程更是讓女性藉由生產重生的機會。
懷孕的時候更要接觸真食物
《Real Food for Pregnancy》(《懷孕全食物營養指南》,如果出版)一書提到,懷孕的時候更要去接觸「真食物」─真實的食物。現在加工食品越來越多,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觸到加工食品,「we are what we eat」我們吃了什麼我們就是什麼樣子,我們吃了什麼,寶寶也有可能長成什麼樣子。陳鈺萍醫師提醒孕媽咪對於保健品、營養品的依賴,其實是讓人擔心的,營養品外包裝膠囊的份量可能都比有效成份還要多,膠囊對身體有沒有影響?營養品的製程安全嗎?需要補充什麼營養應該諮詢營養師而非婦產科醫師,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真食物的、好的家庭的飲食習慣,讓健康可長可久。(延伸閱讀:「中醫除了在月子期開藥補身體,其實還可以…」—中西醫如何在孕產期整合照護產家呢?(上))
孕吐是好事?珍惜身體了不起的機制
懷孕初期、十二週之前孕吐是很常見的,這個階段的孕吐其實是一個保護的機轉,如果孕婦還跟孕前一樣放肆地吃喝,可能會吃到影響胎兒健康的食物,所以孕婦開始會對一些氣味非常敏感、對飲食的喜好變來變去。
其實,嘔吐是身體一個很重要的反射反應,
讓我們知道身體不要這個食物,
平時可能只在意口腹之慾有沒有滿足,
不在意身體需不需要。
但因為懷孕後賀爾蒙改變,身體開始變得敏感,身體警鐘會開始提醒要對外界環境有些覺察。
儘管孕吐看起來是一件好事,但它的確不是那麼舒服,姚茶瓊營養師建議孕婦想嘔吐的時候,可以先深呼吸,把自己穩定下來,再觀察剛剛是吃了什麼?那個食物的味道如何?是喝、吃的?鹹的、辣的?是不喜歡它的味道還是口感?還是食物在身體裡有不好的感覺?好好觀察吃什麼食物之後會引起嘔吐,知道哪一些是比較不喜歡的食物後,也想想哪些食物是可以接受的。通常味道比較清淡、不強烈,像蔬果類的食物,大多比較能接受,但是像泡麵、放了一些時間的炸物,味道就會有一點點刺激,加上孕期味覺、嗅覺的感官會被放大非常多倍,對這些食物就容易有噁心的感覺。(延伸閱讀:懷孕期間應該要攝取多少卡的熱量呢?)
孕婦有嘔吐感的時候可以喝杯檸檬水,或是打一些蔬果汁,適量補充一些水份,也要跟身體好好的溝通、對話,嘔吐的時候要讓身體休息,不要擔心胎兒營養不夠又硬逼自己吃進食物,逼自己在吐了吃後又吃了一堆東西,反而會造成身體的負擔。想想現在身體會比較想要什麼食物、想嚐點什麼味道,身體穩定後找些類似的食物,先聞聞看、再小口小口的吃吃看。
把吃東西當作是得專心一意、
好好進行的一件事情。
如果聞到的味道是可以接受的,再慢慢吃進食物,就好像這個食物在跟身體打聲招呼,當身體可以接受食物的時候,慢慢就可以比較吃得下了。
孕婦要用一個比較正向的方式來看待孕吐,
這是懷孕都可能會歷經的階段,
是在提醒孕婦好好對待食物、
好好對待身體的感覺,
珍惜人體了不起的功能。
不是說一直想如何阻止孕吐發生,如果透過止吐藥避免掉了,先不論止吐藥對胎兒有什麼影響,當把身體的自然反應抑制掉,同時也會抑制掉很多機制和功能。對身體發的訊息要接受、要珍惜,然後做出對身體更好的回應,身體就會慢慢地恢復正常。
蔬菜水果都吃了,還是容易便祕?
孕期容易便祕,一是因為賀爾蒙改變,它會讓身體保留比較多的水份,比較不容易排出;另外則因為胎兒需要空間,也會壓迫到胃跟腸道。如果是物理性因素,像是胎兒壓迫等,可以先做些結構治療,調整適當的胎兒位置。飲食上要多補充水份,每公斤體重需要30毫升的水,每人大約需要1,500~2,000毫升以上的水份,如果是600ML的杯子就得喝到3~4次,也不要因為擔心頻尿就不喝水。
另外就是要有足夠的纖維,纖維分為水溶性纖維、非水溶性纖維,水溶性纖維的作用就是讓便便容易吸水、體積增加,會變成一個比較飽滿的便便,就比較好滑出腸道,主要是在香蕉、蘋果、桃子這類蔬菜水果裡;非水溶性纖維就像是掃把,像竹掃把在清掃腸道,吃起來硬硬的食物大部分就有非水溶性纖維,像是糙米飯、蔬菜梗等,所以吃蔬菜也要吃梗。
一般外食便當的蔬菜量其實是不夠的,
為了補足蔬菜量,
早上打個精力湯、蔬果飲,是最簡單的。
或是晚餐燙點青菜,建議平均一餐至少要吃到一碗蔬菜,如果午餐沒有吃到、晚餐就要補回來。
水和纖維是相輔相成的,
如果只有纖維多但水喝太少,就會變成有竹掃把、
便便也膨脹,但沒有水可以把它沖出來。
平時也要多運動,一定要多走路,因為如果久坐不動,腸道也不會動,當然就不容易排便,而且久坐也不利於生產,連腸道都不動了,子宮收縮到時候也會非常的困難。建議孕婦可以早上上班時,提早一站下車,或是下班後到附近的公園散步,多走個半個小時,只要能開始多走動、運動,至少在排氣上面會比較好,吃吃進去的東西也會比較好消化,身體也會比較舒服。
想知道更多關於順勢生產的專業內容,歡迎收聽好孕愛兒生產派對Podcast!
Ep01 助產師是做什麼的?
Ep02 在家生小孩不危險嗎?
Ep03 和內在小孩和解
Ep04 中醫師看順勢生產
Ep05 這樣的規律運動有助產程?
Ep06 如何療癒生產創傷?
Ep07懷孕可以這樣吃?!
Ep08最適合產家的花精芳療
Ep09 當爸爸的準備
Ep10 餵奶學問多
你可能也會想看…
「孕婦的飲食禁忌其實沒有你想的多? 」—營養師指出最棒的飲食方針就是用真食物種一個寶寶(中)
懷孕更要動起來?孕婦可以做什麼運動?—「孕動」的重點是跟自己的身體在一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