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General 帶養難題 幼兒發展 正向教養 幫助男孩離開羞恥感,長出行動力(中) 羞恥感讓個體意識到我不好、我有缺陷,或在他人的眼中我是有缺陷的,當孩子感到羞恥的時候,他知覺到糟糕的不是行為本身,糟糕的是他一整個人。在羞恥感中,我們會從與人的連結中斷開、退後、埋進地洞裡。「同理心」是羞恥感的解方。而保密、沉默和批判,會讓羞恥滋長蔓延。 Share
繼續閱讀 General 帶養難題 幼兒發展 正向教養 幫助男孩離開羞恥感,長出行動力(上) 我一直記得一個男孩。他非常年輕,也很聰明,是個有雙大眼睛的個案。但他的心裡,充滿了各種憂慮。最常出現的一種憂慮,是害怕自己工作和人際應對時,會犯錯、有失誤、很丟臉。羞恥感帶來的是極度身體不適、心跳加快、面紅耳赤、反胃感、頭腦空白等等,非常強烈而痛苦的感受。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小孩有耳無嘴、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你說的話,是愛還是傷害?(下) 多數人會透過與別人討論自己的想法,來促進思考、整理思緒,而當大人禁止孩子發表看法時,也間接的在透露:你不需要思考,聽話就好。這種壓制的互動,會讓孩子出現較極端的情緒反應與行為—因為知道大人喜歡順服乖巧的孩子,所以關閉自己的感覺與聲音,或是,因為太希望自己的聲音被大人聽到、聽懂,於是透過一切的方式去表達,可能是哭叫、生氣,或是做出更多讓父母苦惱的行為來表達抗議。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熱門專題 親職看版 「小孩有耳無嘴、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你說的話,是愛還是傷害?(上) 「小孩有耳無嘴」、「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些話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曾經聽過,或許我們也曾跟孩子這麼說過。有時可能是因為父母不知道怎麼面對教養中的衝突與矛盾,有時可能是長輩出於「長幼有序、長者為尊」的傳統思維所提出的提醒。然而,這些話語背後隱含否定與阻斷溝通的意涵,使孩子沒辦法感受到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心理支持與肯定,影響孩子往後的發展。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幼兒發展 從小培養「樂觀」、「有自信」的特質就是給孩子最棒的禮物—專家指出人對自我的觀感從5歲就開始成形。 自我概念是一個人對自我的看法,針對「我是誰?」、「我的能力如何?」、「我現在處於什麼樣的位置?」等問題,能夠找出自己的答案。因此,自我概念並不只是對於自我能力的評估,同時也包含了個性、態度、感覺等。自我概念可以說是我們用來看待世界的探照燈。當戴上正面濾鏡時,不管看什麼,都會感到幸福;戴上負面濾鏡時,不管看什麼,都會覺得不快樂。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