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親職看版 需要被療癒的童年創傷症候群—帶孩子前,先好好照顧你內心的孩子 當爸媽曾因各種原因,在孩童時期未能好好被照顧與保護,長大的過程不免伴隨許多強烈情緒與無助感,這些辛苦的成長經驗若未被處理、療癒,就有可能世代延續下去,並在無意間傳達給孩子:「雖然你是孩子,但我期待你更成熟一點,因為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或許,每個人都需要去覺察跟處理自己的童年創傷症候群。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熱門專題 「今年沒有畢業旅行…」—面對疫情起伏,爸媽可以這樣做幫助孩子更安心。 即便現在國內疫情逐漸趨穩定,對多數正就讀幼稚園或國小的兒童來說,新冠病毒疫情可能是有記憶以來首場如此靠近的大型病災;如同過去的SARS與九二一地震,經歷過的人們心裡勢必會被刻下些什麼。孩子除了原本的壓力與習題(課業表現、同儕友誼、家庭關係)之外,現在又需適應新的生活變化,安全感與穩定感往往受到相當程度的擾動。若未能適當陪伴,這些不安感在日後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但若能在此時期獲得夠安穩的經驗,它將是孩子未來心理調適能力與韌性的養分。下面,心理師給爸媽三個實用的建議,幫助孩子在變動中也可以過得安心。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我不是沒意見…只是不想吵架」—負面親子關係對女孩們的5種破壞性影響(下) 以和為貴、反求諸己在華人文化裡面常被視為難能可貴的優點,女孩們常被教育要學著多替別人著想,顧全大局。這些「優點」雖然是維繫關係的好幫手,但是當過度被濫用,逐漸的我們不再了解自我,犧牲掉表達的聲音,甚至讓「退讓」成為關係中的反射動作。難道這樣的我在關係中就一定安全了嗎?這些習慣到底是怎麼養成的?它又會妳的人生造成哪些深遠的影響呢?讓心理學家告訴你:為什麼自動化的自我譴責與討好他人如此具有破壞性?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我不是沒意見…只是不想吵架」—負面親子關係對女孩們的5種破壞性影響(上) 以和為貴、反求諸己在華人文化裡面常被視為難能可貴的優點,我們被教育要學著多替別人著想,顧全大局。這些「優點」雖然是維繫關係的好幫手,但是當過度被濫用,逐漸的我們不再了解自我,犧牲掉表達的聲音,甚至讓「退讓」成為關係中的反射動作。難道這樣的我在關係中就一定安全了嗎?這些習慣到底是怎麼養成的?它又會妳的人生造成哪些深遠的影響呢?讓心理學家告訴你:為什麼自動化的自我譴責與討好他人如此具有破壞性? Share
繼續閱讀 你的童年 親職看版 「為什麼我總是對自己不滿意? 」童年信念可能形塑了你的自信心。 為什麼我總是缺乏自信?研究指出童年的核心信念會影響你怎麼看待自己、他人及未來,打從童年起,你便已發展出了關於這三個領域的核心信念,時至今日這些信念仍影響著你。專業的心理學家告訴你這些信念是如何轉變成自我應驗預言,而我們又該怎麼做來破除其不良的影響。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難以辨認的創傷-童年情感忽視所帶來的終身影響 忽視是一種難以名狀的創傷,尤其是情感忽視。若你兒時曾遭受情感忽視或生理忽視,那麼療癒傷痛的過程可能會是非常艱難的。因為被忽視的孩子,往往在當下沒有意識到自己受到忽視,而可能將痛苦和孤單內化,把錯怪到自己身上,以為討論自己的情感是很自私或自我中心的。若你發現自己小時候是常常受到忽視的,請記得你可以找回真正的自我和價值。 Share
繼續閱讀 正向教養 親職看版 大人可別忘了,童年當初一點也不容易! 已經長成大人的我們,可能常常會忘了童年有多不容易。有時候真會覺得孩子反應過度,卻忘記了小時候的自己碰到這樣的小事情,可能也會如此。對孩子來說,很多經驗都是第一次經歷,很多感受是第一次來襲,他們尚未長出足夠的「情緒肌肉」來應付身為大人的我們已經知道如果應付的事情。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記當時小時候的不容易,在孩子身邊陪伴他度過這些衝擊,長出屬於自己的「情緒肌肉」。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