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幼兒 手足感情 親子關係 「媽媽很痛齁,忍耐一下喔。」—親密感的基石是有能力站在你的位置體會你的感覺。 成為父母,很容易用自己的感受去覆蓋孩子的感覺。 當孩子哭泣傷心時,父母和他說:「羞羞臉,這麼大了還在哭」。這時被看見的不是孩子的悲傷,是父母自己的羞愧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沒辦法透過父母這面鏡子去看到自己的感受,也就更難看見其他人的情緒。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幼兒發展 熱門專題 台大經濟系學生歧視事件,除了撻伐?我們還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下) 上篇提到,要減少孩子有歧視的想法與言論,要從自身的言行做起,並與孩子討論他所看到、聽到的相關內容。但除了某些很制式的「因為這個是歧視,所以不能這樣講」之外,家長還能做到更深入的,培養孩子對他人有更多的敏感度、同理心,能夠知道「這樣會造成別人不舒服,所以我不能這樣說、這樣做」;這種同理的培養不僅能減少歧視,也能減少霸凌或者其他未來可能會傷害到他人的狀況。那要怎麼教出能夠同理他人的孩子?一樣還是要從家長自身做起。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幼兒發展 熱門專題 台大經濟系學生歧視事件,除了撻伐?我們還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上) 五月時,台大學生在參選系學會長時發表的政見涉及歧視,引起社會大眾討論,有網友說在國外這是可以直接退學處分,在匿名社團亦有自稱校友的人出來聲明將對這兩位學生封殺、未來不予錄用。除了檢討個人責任外,亦有許多人討論在家庭、學校、社會端還可以做些什麼。我們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不會歧視、傷害別人,至少不會因不當言論而影響到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自己的升學與就職。那除了拿這個案例告訴孩子說,「歧視言論是不行的,以後你自己要小心點」之外,家長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善良其實是一種能力,孩子也需要學同理。」—專家表示透過7關鍵,有效建立幼兒的同理心(下) 家長常稱讚孩子拿到好的成績或者考試考得如何。你也可以讓他們知道發展關懷他人的心有多重要,以增進他們的同理心。當爸媽注意到孩子做了善良以及貼心的事情,也可以花一點時間,讚賞這個表現。爸媽也需要幫助孩子在多元的社會中成長,教他們如何面對不同的人以及讓他們有接觸的機會,包含文化、種族、宗教、身體外貌以及身心障礙者。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正向教養 「善良其實是一種能力,孩子也需要學同理。」—專家表示透過7關鍵,有效建立幼兒的同理心(上) 學會適當的善良跟同理是生命中最複雜的課題之一。社會亂象天天新聞充斥新聞頭版,許多人會想我們社會的同理心和良知出了什麼問題。在這樣的狀況下,許多爸媽也想知道,如何養育一個孩子,使他在面對苦楚和仇恨時,可以有力量去表現出愛與善良。怎麼陪養孩子的童理能力?孩子的自我中心是正常的嗎?以下是心理學家、家長以及其他專家提出的7個方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