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好孕40週
  • 初生12個月
  • 專業選文
  • 會員中心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 加入Line好友
  • 登入
  • 註冊會員
  • 會員中心
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每周孕事
    • 生產故事
  • 好孕
  • 初生
  • 專業選文
  • 影音課程
    • 嬰幼兒課程
    • 生產準備
  • .
  • .
  • .
  • 帶養難題
  • 幼兒
  • 親子關係

「當孩子抱怨你太沉迷滑手機…」—低頭族爸媽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

  • 2022 年 11 月 14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當孩子抱怨你太沉迷滑手機…」---低頭族爸媽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
Total
1
Shares
1
0
0
0
0
Like
Line
Tweet
Pin it
Share
Share
Like
文 | 艾咪•萊特•葛倫(Amy Wright Glenn)
譯 | 賴敬云 諮商心理師
現在可能是時候誠實地調查我們在智慧型手機上花了多少時間了,
因為就在幾個月前的某一天,
我6歲的兒子告訴我:「媽媽,你對滑手機上癮了啦! 」

我的立即反應是防衛,怎麼可能呢?這個說法讓我感到很受傷。

畢竟,我是一名瑜伽老師,我的專長之一就是引導一整個教室的人掌控自己的專注力,帶領他們進入更深層次的正念狀態。 拜託!我滑手機上癮?怎麼可能?

然後我感到內疚。

Sh*t,身為一位單身媽媽,生活有太多事情需要平衡,而我的手機顯然是一個有用的工具。從管理我的銀行賬戶到安排兒科牙醫預約,手機都是一個重要的工具。好!我打算這樣替自己辯白:「我的手機是一個工具阿,我想我有試著理智地使用它。」我回答道。

面對我的狡辯,兒子對我投以失望的目光。

我沒有真正聽進他的話。

我覺得我自己做的夠好了

他覺得我花太多時間滑手機了,這分散了我的對他的注意力。對他來說或許手機就像小偷一樣,我甚至熱烈歡迎它進入我們的家庭空間,它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看得出我兒子受傷了,他的委屈引發了我了更深刻的反思。(延伸閱讀:「迎接開學,怎麼幫小孩重拾常規與紀律?」—專家表示掌握以下3重點,有效促進親子合作)

的確我很謹慎的注意我使用手機的狀況。當我兒子和我在一起時,我晚上是不開機的,我也不把它放在臥室裡。我從未下載過Facebook應用程式,而且除非是在旅行,我才會用手機收郵件。我很小心,因為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手機不離身,這個裝置甚至把我們變成了低頭的行屍走肉。

我記得和朋友克萊兒的談話。 她談到在iPhone釋出時,剛好也是她在和平部隊服役三年後返回美國的時間點,她回憶道,當時的感覺真是太震驚了,人們好像被手機附身了一樣。

低頭族殭屍?被附身?也許這些形容太極端了,不過也可能不全然。我們可以在下次去公園的時候可以觀察看看爸媽能堅持幾分鐘不把手機從口袋中掏出,強迫性盯著跳出提醒的文章、簡訊或是任何的資訊。下次你在等紅綠燈的時,可以試著抬起頭來,觀察看看你周圍的其他駕駛人是如何把眼睛粘在小螢幕上,或者綠燈時心不甘情不願的放下裝置,回到現實開車。我想要告訴我的孩子我已經算是做的不錯了,但我真的如此嗎?(延伸閱讀:你也經常滑手機嗎?研究指出「低頭父母」容易教出「小搗蛋」)

如果我能跳脫自己的防衛,
清楚地記下我的手機使用習慣,我會發現什麼?

與孩子連結跟核對

因此,我決定與孩子連結跟核對,
而不是試圖「糾正」我兒子的觀點。

我決定好好傾聽:

「你認為太我沉迷於滑手機了,對嗎?」我重申了他的觀察。

「對!你常常看手機!」 他點了點頭,他的情緒跟我接上線了。

「可以告訴我更多你的感覺嗎?」我問道。

「你看得太多了」他說。

「這讓你感覺如何?」 我問。

「我會難過。」

上個月,記者亞當.波佩斯庫(Adam Popescu)邀請他的讀者一起玩一個觀察遊戲,當你和一群人在一起時,請注意,從活動開始到開始有人拿手機起來看滑之前,總共花了多少時間。波佩斯庫在題為「抬起頭來:智慧手機成癮如何扼殺了社會互動和情緒」的文章中問道:「你會覺得的朋友或伴侶,喜歡他們的智慧手機更勝過你嗎?」

如果我們都覺得伴侶、朋友們都「更著迷於手機勝過我們」那我們的孩子會怎麼感受呢?

根據《大斷聯:在3c時代如何保護孩子的童年和家庭關係》一書的作者凱瑟琳·施泰納-阿代爾(Catherine Steiner-Adair)的說法,爸媽對手機或是其他3c裝置的痴迷,其傷害性可能不只是孩子一時的失望而已。在採訪了1000多名4至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後,

她指出,許多孩子對父母的手機感到嫉妒,
就像電子產品就像另一個手足,奪走了父母對自己的關注。

她描述了所有年齡段的孩子都說:「孩子會說自己感覺疲憊、沮喪、悲傷或瘋狂,他們試圖引起爸媽的注意,這些孩子等於是在跟電腦螢幕或iPhone、其他3c產品競爭,這種忌妒的感覺就像你在治療中會聽到孩子們談論他們跟其他兄弟姐妹競爭一樣。」(延伸閱讀:如何幫助小孩學會合理的使用3C,做好時間管理呢?—貫徹這些做法能讓你事半功倍(下))

回應孩子的失落

我們可以感受一下自己沉迷手機的程度,
和關注孩子的程度的差異。

「你覺得很難過」我對兒子說,試著對焦他的情緒感受。

「對阿」他說。

「好的,這樣我知道了」我說。

我蹲低跟他面對面的說: 「手機真的令人上癮,大量的研究證都明了這一點,這很棘手,因為手機也真的很有用,但我保證會試著改變我的使用習慣。」

那天晚上,我訂下了三個原則,就算無法完全脫離,但至少我可以做一個更正念的手機使用者:

  1. 除非我需要使用地圖應用程式,否則我會把手機放在汽車的後座上,我的駕駛座不會再有手機了。
  2. 我每天會抽出2-3個小時的時間,放下手機或關掉它。我想如果有什麼國家緊急的危機,我的鄰居會直接來敲我的門。所以白天的時候,我不需要每時每刻都跟手機黏再一起。
  3. 當跟孩子去附近的公園,或是當我們去散步時,我會刻意把手機留在家裡。 這樣,我就能更充分地感受到陽光在灑落在臉上的溫暖,並和我兒子一起度過這一天,不受到電子產品的中斷。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的作者蘿拉博士寫道:

「為了幫助自己成為一個更能跟孩子連結
並活在此時此刻的爸媽,當你和孩子在一起時,
請練習把電子螢幕關起來。」

雖然現實是當我跟兒子在一起時,關掉手機並不總是可行,但如果我能忠於我的新原則,我就有機會變成一個更容易跟孩子同在的媽媽。畢竟,我是孩子的學習對象,他可以透過我學到一個不被3c螢幕被淹沒的世界。因為孩子會跟爸媽學到使用電子產品的好習慣(或是壞習慣)

我們的孩子會觀察我們。他們會看到我們如何在公園陪他們玩,他們可能耳濡目染發現我們每天打開手機檢查幾十次,而捫心自問,你真的想花人生的三分之一的時間盯著手機看嗎?(延伸閱讀:元宇宙時代來臨,3C的氾濫將如何影響這一代兒童的社會互動發展?)

是時候誠實的面對自己了,我們的孩子在觀察著我們—他們會告訴我們一些重要的事情。

「你都一直看手機,這讓我很傷心。」我兒子對我說。

我們需要確保這些話真的有被聽進去。

原文連結

 

你可能還會想看…

減少親子衝突的關鍵—聆聽小孩行為失控底下的心聲「爸媽,請愛我、傾聽我」。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和平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10個和平育兒不處罰的小訣竅

帶小孩前,先跟自己和解—療癒受傷的心,終結代代相傳的家庭暴力。


作者介紹

艾咪•萊特•葛倫(Amy Wright Glenn)在哥倫比亞師範學院獲得宗教與教育碩士學位。她在紐澤西州勞倫斯維爾學校的宗教和哲學系任教了11年,並獲得了鄧巴·阿斯頓傑出教學獎。她是克里帕魯瑜伽(Kripalu Yoga)老師、Birthing Mama®產前瑜伽和健康教師培訓師、美國DONA 陪產師、醫院牧師,以及出生、呼吸和死亡研究所的創始人。艾咪是PhillyVoice網站的定期撰稿人,著有《出生、呼吸和死亡:母親、牧師、陪產師、保有空間的沉思-關於爱、死亡和放手》(Birth, Breath, and Death: Meditations on Motherhood, Chaplaincy, and Life as a Doula and Holding Space — on Loving, Dying, and let Go)。

Total
1
Shares
Like 1
Line 0
Tweet 0
Pin it 0
Share 0
Share 0
Like 0
個人頭像
愛兒學編輯部

相關主題
  • 3C產品
  • 低頭族
  • 低頭父母
  • 引導孩子適度用3c
  • 情緒對焦
  • 滑手機
  • 當全家都是低頭族
Previous Article
「當了媽媽後,我發現我對孩子的保護慾變的超強」---孩子出生後,爸媽的大腦原來會進化!
  • 嬰兒
  • 幼兒
  • 親子關係

「當了媽媽後,我發現我對孩子的保護慾變的超強。」—孩子出生後,爸媽的大腦原來會進化!

  • 2022 年 11 月 14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Next Article
「你的孩子都很優秀嗎?」---比起優秀,我更希望孩子成為能為自己找到方向,且能對自己負責的人。
  • 幼兒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親子關係

「你的孩子都很優秀嗎?」—比起優秀,我更希望孩子成為能為自己找到方向,且能對自己負責的人。

  • 2022 年 11 月 29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 嬰兒
  • 幼兒
  • 睡眠

「拍睡戒不掉怎麼辦?」—好眠師給哄睡爸媽的四個小建議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30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30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難道我不是為了孩子好嗎?」—從一位母親帶養女兒的反思,看見孩子自由成長的力量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9 日
繼續閱讀
  • 你的童年
  • 帶養難題
  • 正向教養

Podcast|為什麼我總要控制一切?談女性的「控制慾」與無法接受幫助的孤單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7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是孩子控制力差?還是選擇性配合?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怎麼讓孩子學得深?」—探索和觀察,是孩子最好的學習起點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3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為什麼孩子就是不把食物吞下去?」—父母全心全意的關愛,在孩子眼中竟成了控制(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19 日
熱門主題
  • General
  • 你的童年
  • 哭泣
  • 單親家庭
  • 嬰兒
  • 嬰兒按摩
  • 嬰兒照顧
  • 嬰幼兒課程
  • 寫給爸爸
  • 專業選文
  • 帶養難題
  • 幼兒
  • 幼兒發展
  • 影音課程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手足感情
  • 正向教養
  • 母乳與餵食
  • 每周孕事
  • 準備懷孕
  • 溫柔生產
  • 熱門專題
  • 生產故事
  • 生產準備
  • 睡眠
  • 親子關係
  • 親職看版
最新文章
  • 「拍睡戒不掉怎麼辦?」—好眠師給哄睡爸媽的四個小建議
  •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下)
  •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上)
  • 「難道我不是為了孩子好嗎?」—從一位母親帶養女兒的反思,看見孩子自由成長的力量
  • Podcast|為什麼我總要控制一切?談女性的「控制慾」與無法接受幫助的孤單
人氣文章
  • 「我的小孩脾氣不太好…」別擔心!讓專家告訴你10招調節情緒小秘訣,輕鬆面對親子教養問題。
    生氣的情緒是有功能的,在我們恐懼、傷害、失望、痛苦或悲傷令我…
  • 哺乳應該間隔多久呢?研究指出「順應餵養」有助媽媽充足泌乳(上)
    「順應餵養」(responsive feeding)是順應育…
  •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你知道要維持關係健康,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來…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如果我們老是容許小孩生氣,他們會有辦法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嬰幼兒心智健康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嬰幼兒心智健康跨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愛兒學|英國精神分析學…
愛兒學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家
  • 愛兒學推薦心理師
  • 會員中心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聲明
  • Facebook
  • Instagram

Love-Parenting Inc ©

Site BY IMAGINARY ZEBRA

加入好友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