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娜.蘭斯柏(Janet Lansbury)
譯|彤勳
「小孩會踢人咬人,不想以暴制暴也不想縱容該怎麼處理?」—幼兒踢打咬全武行怎麼治(上)
2. 穩住局面作孩子的靠山
我們向孩子伸出援手,接著容許他們情緒爆發的回應,
因為孩子的情緒爆發也需要協助,
他們需要的協助是──
穩定人心的錨,
當我們以不離不棄的耐心和同理心陪伴,
就能幫助他們安全駛離情緒風浪。
當浪頭過去時,他們需要我們認同他們的感覺、原諒他們、理解他們並讓事情過去,這樣他們才能像我們一樣做到這些。畢竟,我們怎能去恨一個脾氣比他的身軀還大的人?
最近這個觀念進到我家來,當時我在晚上10:45走過走廊去提醒我家的青少年該上床睡覺了,我看見我那十歲的兒子大步向我走來,我嚇了一跳,他9:00就去睡了。一開始我以為他可能要走去浴室,可是接著他說了一些我聽不懂的話:「咕噥,咕噥…看電視。」
「什麼?」然後我忽然想到他在夢遊。我們家人都還記得,他夜裏習慣性說夢話或叫出聲,睡在隔壁房間的姊姊、妹妹覺得很好玩,他常在床上坐起來,吐出一兩句話,但只有極偶爾他會在夜裏起來四處遊走。(延伸閱讀:「什麼是溫和又堅定的正向教養?」—專家說這樣做,不用提高音量也能幫助孩子守規矩。)
「給我看電視」他又說了一次,這一次我懂了…有點懂了,他看起來神智不清而且面無表情,「那不合理啊」接著他東倒西歪地往樓梯去。
「喔喔,不行,你要回去床上。」我要拉他時,我們開始扭打,他是一個強壯有力的小大人,即使半夢半醒還是一個難纏的對手,不過最後我還是想辦法把他扭回他的房間床上,他立刻再度鎮定安靜下來。
所以,一個十歲的夢遊少年,和一個鬧脾氣的幼兒有什麼關聯?幼兒已經很懂得察言觀色了,但他們的行為卻配合不上,他們和我兒子夢遊時的自我約束力相當而已,而且就像我兒子一樣,他們需要我們溫柔而堅定地處理他們的脫序行為。(延伸閱讀:爸爸媽媽們,把焦點放在10個重要事物上,有助教養出善良懂事的孩子)
3. 溫柔而堅定的冷處理
一位媽咪最近分享說她很欣賞我曾經用過的一個詞:冷處理,我有幸在電話上諮詢過她。每次家中那個小小孩的行為挑戰她時,她都會不動聲色地思考。她才剛迎接一個新生兒,家裏那個小小孩需要調適他生命中的這個劇烈改變,這位媽咪需要多所揣摩冷處理的方式,不過現在不太需要了,因為她的冷處理已經幫功她兒子很快度過這個難搞的階段。(延伸閱讀:找出「堅定步調」,輕鬆面對幼兒叛逆期)
我們沒辦法假裝鎮定,就像好演員一樣,父母必須對以冷處理法為信念,我們保持一種務實的觀點,並抱著一種態度──
我們都是大人了,重要的是我們的孩子還小,
管教到什麼程度,「幫助」也要到什麼程度,
這樣我們就學會了這個信念。
另一位媽咪的留言令我會心一笑:
我16個月大的兒子傑米最近會打人,特別是打我,他好像純粹是覺得好玩,也就是,他不是餓了、累了或心情不好,相反地,他好像覺得「噢!」的驚叫很刺激,所以想要去挑撥別人驚叫,他打我臉的時候,會很開心地連聲說「噢!噢!噢!」,模樣很可愛,一直不停地笑著。到目前為止我試過很多次說:我不會讓你打我,不可以,順便輕輕制止他的手,我還會故意面無表情,免得對他笑出來,我不會陷入情緒化的反應中,也不會生氣。
他可能還沒有發展出同理心,可是他還持續會打我,現在會打我們那隻19歲的貓。
還有,上星期他打到我眼睛,很痛的時候要不生氣很難,您有什麼建議嗎?
珍妮佛上
傑米就像許多很會看臉色的幼兒一樣,他很敏感地察覺了不到位的演出,彷彿一個迷你版的伊波特(Roger Ebert,美國第一號影評人,其影評總是鞭僻入裏),他對於「面無表情」毫不買單。他能聽到一聲「噢!」就心滿意足了,他知道「噢!」還藏在某個地方,他要從媽媽那裏下手,而且實在太好玩了。
珍妮佛必須有一個信念:
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她在溫柔而堅定地制止傑米打她時,腦子必須想著「無~聊!」
她必須提高身段,不要小題大作,
要把她的小傢伙的行為看作完全不具威脅性,
這樣才能加以扼止。
此刻她有點融入劇情,坦白說面對這麼一個迷人的小小孩的確很難不入戲。(延伸閱讀:「孩子暴怒怎麼解?」—面對孩子的情緒,爸媽你做對了嗎?(下))
帶著「幫助態度的冷處理」,其美妙之處在於,它讓我們的孩子感到自在,因為知道父母就在他們「背後」,他知道我們不會被他的調皮搗蛋搞得手足無措,他相信自己有靠山,父母就像是充滿耐心的老師,可以處理他有意無意抛出來的任何問題。
因為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會幫助他們處理他們自己無法處理的行為,他們就能放心地不聽話、犯錯、成長,並帶著自信學習。
幼兒試探界線以探索自我和他人,
當他們超過我們的界線時,
我們以堅定但尊重的方式制止他們,
有助於他們認識所處的世界並且覺得安全。
──愛琳‧范德珍
你可能還會想看…
「怎麼面對暴走小孩?」—孩子情緒失控時,需要的不是暫時隔離,而是與人的連結。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孩子難搞時,爸媽該怎麼辦?用同理心解鎖孩子的情緒
「怎麼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當爸媽這樣做,就是孩子最有效的示範
作者介紹
珍奈特.蘭絲柏芮(Janet Lansbury)曾是一名演員和模特兒,她對親職教育的熱情是從她成為一位母親後,向嬰兒專家瑪格達·戈貝爾尋求指導時便開始了。她深受瑪格達的啟發,也相當感激她,於是她開始跟著瑪格達接受專業訓練。在過去的20年裡,珍奈特在洛杉磯教授RIE的育兒課程,在許多兒童早期研討會上擔任演講嘉賓,也撰寫育兒文章,並在嬰幼兒教育資源理事會(RIE)任職。 她鼓勵父母和與兒童工作的專業人員把嬰兒看作是獨特的、有能力的人,具有自然的學習能力,不需要特別教就能學會、也能發展運動和認知技巧、溝通、面對該年齡會有的挣扎、發起和指導獨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