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好孕40週
  • 初生12個月
  • 專業選文
  • 會員中心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 加入Line好友
  • 登入
  • 註冊會員
  • 會員中心
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每周孕事
    • 生產故事
  • 好孕
  • 初生
  • 專業選文
  • 影音課程
    • 嬰幼兒課程
    • 生產準備
  • .
  • .
  • .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我的小孩很有創意,怎麼培養他繼續發展?」—4個方法,點亮孩子的內在天賦。

  • 2023 年 1 月 31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我的小孩很有創意,怎麼陪養他繼續發展?」---4個方法,點亮孩子的內在天賦。
Total
0
Shares
0
0
0
0
0
Like
Line
Tweet
Pin it
Share
Share
Like
文|珍娜.蘭斯柏(Janet Lansbury)
譯|林玟玟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是以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條魚的話,
魚終其一生都會相信自己是愚笨的。”—無名氏

一般對天才的定義是「非凡的智力與創造力」,而這通常是我們不會用來形容自己或是孩子的語言。我們可能相信自己是聰明或是有才華的,但我們通常不會認為自己是那麼優秀。即便我們是具有“超高智商的人,通常是超過140”,我們通常不會自認是天才。

教育學家瑞克·艾克利(Rick Ackerly),在我極力推薦的一本鼓舞人心且內容豐富的書中,對天才的定義更為令人興奮。他的書《看見每個孩子的亮點: 鼓勵兒童的性格、好奇心和創造力。》(The Genius in Every Child: Encouraging Character, Curiosity, and Creativity in Children)對天才的看法是—一位偉大的「內在教師」—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根據詹姆斯·希爾曼(James Hillman)和托馬斯·摩爾(Thomas Moore)的說法,「內在教師」有許多名字:靈魂、繆斯、召叫、心靈、和命運。

它是你正在發展的自己。
它是我們內心的創造者,也是我們在世界上智慧泉源。

認識到天賦是我們孩子的獨特本質,這會使得我們的教養孩子成為發現、探索和鼓勵這「內在的教師」的機會。火花已經有了,我們的工作是弄清楚用什麼方法,以及何時點燃孩子的內在火焰,何時放手隨它發展。

我們藉著培養孩子與生俱來的渴望,和讓她盡可能地獨立探索世界來點燃天賦。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會選擇花些時間平靜地凝視牆壁上的光線圖案、天空中的雲彩,或是天花板上的裂縫,之後,到學步期時,他會發現拼圖的獨特用途—堆疊起來而不是拼湊起來—他需要不被斷,不被教育「應該」怎麼做。(延伸閱讀:「當我需要做自己的事,孩子又黏著我怎麼辦?」—專家建議用這3個方法培養孩子獨立遊戲的能力。(下))

在這裡提供一些激發天賦的方法…

1.把無聊當朋友,而不是敵人。

提供孩子們一些手工藝品、美勞材料和科學工具包、遊戲和其他的活動,用歌曲、書籍和郊遊娛樂他們,這些都可以鼓勵他們的創造力(並且是可以跟他們在一起的寶貴時間)。

當我們的孩子能靠他們自己提出想法時,
這才是最具創造力和表現力的。

雖然有時在我們忙碌的時候創意會出現,但它們通常會在活動之間,以一種輕鬆、但並不總是舒服的「無聊」狀態呈現。如果大人發起的活動過於緊密,或者是用像電視這樣隨時可拿來填補空虛的被動娛樂,那麼孩子們就沒有足夠的「空白」時刻和大腦空間來磨練他們的創造力。(延伸閱讀:「好無聊到底可以做什麼?」—引導孩子這樣做,孩子就能自己「終結無聊」)

幼兒教育專家瑪格達·格伯(Magda Gerber),她不相信嬰兒會感到無聊,除非他們已被訓練習慣於依賴娛樂和刺激。她認為父母視為無聊的狀態通常是累了或是有其他的不舒服(我發現我的孩子就是這種情況),而且就該依情況正確的回應嬰兒的需要。她教導父母為創造力提供沃土的方法,

1)每天給予充足的時間進行不間斷的、獨自的遊戲,使用簡單、多功能、開放式的玩具和材料

2) 至少在最初的幾年不要寶寶看電視。

2.少即是多的創意

我最近有榮幸與一對具有高度創意的夫妻吃飯,莉莉·布萊特(Lily Bright)與伊凡·寇爾(Evan Cole),他們是RIE (嬰兒教養者資源),是有著學步期孩童的父母。我們的談話很快地就進入我有興趣的主題,嬰兒與遊戲。依凡分享他的童年記憶,多半的時間他都在父親的雜貨店裡度過,跟一堆空箱子玩很久。當我問他是否想過,他簡約、但極富想像力的童年遊戲經驗與他的職業選擇有關聯時,依凡(是兩家非常成功的居家設計店的創辦人)承認『我喜歡做使無變有的事情』。

我當然不是主張廢除玩具,
但是我們該存記在心的是,
人類能夠用最少的來創造出更多、
且能更長久使用的東西之傾向。

「水球寶貝們」是我姊妹們花了幾個小時在鄰居的游泳池裡想像出來的故事;像「找鞋子」這個遊戲,是我和姊妹們發明的眾多遊戲之一,它需要努力地在黑暗中,搶先找到一雙藏在我母親臥室裡相同的鞋子;一位熟識的藝術家說,在小時候,一卷美工紙可以陪她玩一整天,不僅是做畫和塗鴉,還可以作成帽子、裙子和圍巾等等…這些都是展現天賦的例子。

3.等候(是最困難的部分)

鼓勵天賦意味著信任,常是意味著等候,而不是引導、幫助或是教導–帶個「無聊的嬰兒」度過幾分鐘的抓握時間,然後再換檔,找到新的東西來吸引她的興趣;等候學步期的孩童重複嘗試爬上爬下門廊的台階,讓他發現怎麼做而不是給他示範。就像是等候大一點的孩子表達對學習網球的興趣之後,我們再替她報名。(延伸閱讀:「你跟孩子過度負荷了嗎?」—當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其實是過度負荷的警訊(上))

若是我們在這些事情上直接為孩子做決定,
我們冒著將他們的注意力轉離內在引導的風險,
把他們訓練成為追隨者而不是原創思想家。

就如瑪格達·格伯所建議的:「小心你教導孩子的東西,你可能會干擾到他正在學習的東西。」

4.我們信任孩子

隨著他們的興趣和天賦顯現出來,
我們的孩子需要我們全心全意的支持和鼓勵,
他們才能繼續跟隨內心的引導,繼續做他們喜歡做的事。

我們孩子們的夢想和渴望可能看起來不合邏輯、不實際或是不可能,但為激發天賦的緣故,我們無論如何必須信任他們。就像其他許多孩子一樣,我女兒想要拿她父母的相機照相。在一次與我先生的露營,是她七歲的時候,她要求了,我先生答應了。她並沒有拍人物或是漂亮的風景,她的相機對準的是土地和溪裡的石頭。

結果這些照片成為此次旅程最有趣的照片,且是她對攝影產生興趣的開始。幾年前,當她十四歲的時候,有個朋友把她拍的照片拿給Diesel的老闆,有家書店深深被驚艷到,還邀請她展示在店內的牆上。我們將它們印在畫布上,有些每張還以數百元的價格賣出。

所以,相信孩子的天賦吧,他們正在發展。

原文連結

你可能還會想看…

如何幫助小孩學會合理的使用3C,做好時間管理呢?—貫徹這些做法能讓你事半功倍(上)

「在孩子遊戲時需要適時放手, 讓孩子盡情探索。」—為什麼進行緊張刺激的遊戲如此重要?

「陪小孩玩到快沒招了嗎?」—掌握讓孩子自得其樂的6訣竅,做個安靜陪伴的大人


作者介紹

珍奈特.蘭絲柏芮(Janet Lansbury)曾是一名演員和模特兒,她對親職教育的熱情是從她成為一位母親後,向嬰兒專家瑪格達·戈貝爾尋求指導時便開始了。她深受瑪格達的啟發,也相當感激她,於是她開始跟著瑪格達接受專業訓練。在過去的20年裡,珍奈特在洛杉磯教授RIE的育兒課程,在許多兒童早期研討會上擔任演講嘉賓,也撰寫育兒文章,並在嬰幼兒教育資源理事會(RIE)任職。 她鼓勵父母和與兒童工作的專業人員把嬰兒看作是獨特的、有能力的人,具有自然的學習能力,不需要特別教就能學會、也能發展運動和認知技巧、溝通、面對該年齡會有的挣扎、發起和指導獨立遊戲。

Total
0
Shares
Like 0
Line 0
Tweet 0
Pin it 0
Share 0
Share 0
Like 0
個人頭像
愛兒學編輯部

相關主題
  • 創造力
  • 學習動機
  • 小孩自己玩
  • 智能發展
  • 玩出興趣跟天賦
Previous Article
  • 幼兒
  • 手足感情
  • 熱門專題
  • 親子關係

「什麼時候生?」—當生小孩的話題成為家族關注的焦點,有哪些表達方式?伴侶間又該怎麼彼此支持?

  • 2023 年 1 月 20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Next Article
如何尊重、不磨滅孩子自在的天性,又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東西呢?
  • 帶養難題
  • 幼兒
  • 正向教養

如何尊重、不磨滅孩子自在的天性,又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東西呢?

  • 2023 年 1 月 31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30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30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難道我不是為了孩子好嗎?」—從一位母親帶養女兒的反思,看見孩子自由成長的力量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9 日
繼續閱讀
  • 你的童年
  • 帶養難題
  • 正向教養

Podcast|為什麼我總要控制一切?談女性的「控制慾」與無法接受幫助的孤單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7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是孩子控制力差?還是選擇性配合?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怎麼讓孩子學得深?」—探索和觀察,是孩子最好的學習起點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3 日
繼續閱讀
  • 你的童年
  • 專業選文
  • 親職看版

Podcast|當「鑰匙」不再只屬於他人:學會擁有自己的女性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0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為什麼孩子就是不把食物吞下去?」—父母全心全意的關愛,在孩子眼中竟成了控制(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19 日
熱門主題
  • General
  • 你的童年
  • 哭泣
  • 單親家庭
  • 嬰兒
  • 嬰兒按摩
  • 嬰兒照顧
  • 嬰幼兒課程
  • 寫給爸爸
  • 專業選文
  • 帶養難題
  • 幼兒
  • 幼兒發展
  • 影音課程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手足感情
  • 正向教養
  • 母乳與餵食
  • 每周孕事
  • 準備懷孕
  • 溫柔生產
  • 熱門專題
  • 生產故事
  • 生產準備
  • 睡眠
  • 親子關係
  • 親職看版
最新文章
  • 「拍睡戒不掉怎麼辦?」—好眠師給哄睡爸媽的四個小建議
  •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下)
  •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上)
  • 「難道我不是為了孩子好嗎?」—從一位母親帶養女兒的反思,看見孩子自由成長的力量
  • Podcast|為什麼我總要控制一切?談女性的「控制慾」與無法接受幫助的孤單
人氣文章
  • 「我的小孩脾氣不太好…」別擔心!讓專家告訴你10招調節情緒小秘訣,輕鬆面對親子教養問題。
    生氣的情緒是有功能的,在我們恐懼、傷害、失望、痛苦或悲傷令我…
  • 哺乳應該間隔多久呢?研究指出「順應餵養」有助媽媽充足泌乳(上)
    「順應餵養」(responsive feeding)是順應育…
  •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你知道要維持關係健康,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來…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如果我們老是容許小孩生氣,他們會有辦法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嬰幼兒心智健康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嬰幼兒心智健康跨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愛兒學|英國精神分析學…
愛兒學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家
  • 愛兒學推薦心理師
  • 會員中心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聲明
  • Facebook
  • Instagram

Love-Parenting Inc ©

Site BY IMAGINARY ZEBRA

加入好友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