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妮•蘭斯柏芮(Janet Lansbury)
譯|洪婉禎
與孩子出遊的成功秘訣,其實也適用於所有的親子教養。如果你是我的忠實讀者,大概可以猜到這個祕訣再簡單不過,就是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世界,試著用他們的角度來構想出遊。這麼一來,我們就可以確保設計出的出遊計畫真的是為孩子量身打造,而不是隨大人的步調走。
要摒棄大人的想法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們滿懷期待,想把自己的經驗、嗜好、熱情全都分享給孩子,希望他們在瞭解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後,能和我們產生更緊密的連結。這個初衷既正向又充滿愛,出發點非常好。但當你和孩子是相互探索的時候,相處會帶來更深的喜悅:你會好好認識孩子,同時透過他天真、開放、單純的眼光重新探索世界。
菲力普•莫特(Philip Mott)既是老師、作家,也是丈夫和父親。他寫下某次探索的思路,慷慨讓我在這裡分享:
我帶兒子騎新買的自行車拖車出門,我自己很興奮,他大概是受到我強力鼓舞,也是一臉期待。照理說,騎單車是很棒的戶外運動,也讓我們有機會相處,但事情卻不如我們想像中簡單。我得先把他晾在一邊、自己處理一堆雜事,像是把裝備從車子裡拿出來,組裝好,再抱他進去綁上安全帶。等到都弄好、啟程後,我們騎在步道上,外面的景色就這樣呼嘯而過,他根本來不及看清楚。我回頭看他時,他的臉上並沒有任何興奮之情。他雖然滿意,卻也覺得可有可無。
我開始思考,這會不會是孩子們總是在車上睡著的原因?因為速度快到他們無法和外面的世界互動,所以乾脆放棄。
當我騎過一個水淺的小溪流,我突然想到,「這就是我們該去的地方!」那裡不需要安全帶的束縛,他可以用他的速度、照他的想法來玩。
我停下單車,跟他一起走到溪裡。放眼望去,有石頭、水坑、樹木、樹根、草叢、落葉、泥土,還有他停不下來的好奇心。他小小的手掌正好可以一顆一顆地拿起小石子,小腳能一步一步地慢慢探索。河床上滿滿的石子,他居然發現每個都長得不一樣。他一顆顆地仔細檢視,比較每一塊他摸過的石頭,還能分門別類。這塊比較大,這塊比較小;這塊是紅色的,這塊是碎掉的。但每塊石子都能濺起水花,他把石子丟回溪裡,豎起耳朵聽「噗通!」的聲音,然後咯咯地笑個不停。
如果我們完全照著我的規劃走,我們根本不可能有時間停下來玩水。
通常我在講到如何避免孩子發脾氣和權力爭奪時,會提到瑪格達•戈柏(Magda Gerber)的RIE教養法(註1)。但我發現重點可能放錯了,RIE教養法並不是教你如何控制孩子脾氣,我兒子在旅程中完全沒有抱怨。RIE教養法重點是讓你有所意識。我停下單車,是因為我發現這趟出遊其實是為了我自己,我既想當個好爸爸,又想順著自己的速度步調;想「花時間」跟兒子相處,卻又想要有效率。我發現我甚麼都沒做到。因為有拖車,我還是騎得比平時慢,但同時速度卻也快得讓他無法好好欣賞風景。
在打字的當下,我才瞭解,我兒子其實是用全身在感受世界。單單看著吉他對他而言是不夠的,他想到摸吉他,聽到它發出來的聲音,在他更小的時候,甚至需要嚐嚐看!當我把自己放慢到他的速度時,才能用他的感官來理解這個世界。
科學家最大的貢獻,就是教導我們透過觀察來理解事物,而觀察需要不斷的重複。我想我的時間規劃,其實把他寶貴的觀察機會剝奪了。單車拖車是個錯誤嗎?並非如此,它讓我能夠載兒子到溪邊玩耍。那條小溪離我們的車大概快一公里,如果沒有騎單車拖車我們也不會找到那裡。然而,我現在知道坐拖車不是出遊的目的,只是個交通方式罷了。
這個經驗肯定會影響我,不僅會改變我鼓勵他做的事、玩的玩具、幫他選的書,還有我要求他做事的速度。我會問自己:「這個活動是給誰的?有沒有符合他玩耍的自由和學習的需要?這對他的權力需求有什麼影響?我要說什麼話和用什麼身體語言,才能滿足他對愛的需求?」當他的需求都被滿足時,通常我就不需要擔心他會發脾氣,但是RIE教養法幫助我的是,我會持續意識到並滿足他的需要。
珍妮,妳所貢獻的,對我和妻子,以及兩個孩子都意義重大。我無法想像,如果沒有妳實用的指導和全心關注孩子,育兒會是多麼困難的事。
菲力普擁有初等教育學士學位,擔任級任教師和育兒顧問。他在Tumblr的部落格是One Handed Parent(單手家長),集結了育兒、學習、教育政策和個人經驗的靈感和想法。
註1:RIE是Resources for Infant Educarer(嬰兒照育者資源)的縮寫,作者珍妮‧蘭斯柏芮在她的同名親子部落格中,提倡運用RIE教養法育兒。